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氧化铜因形成的颗粒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我国金属铸币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铭文书写,可以说,每一种钱币文字的字体各有特征,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钱币。另外,在注重各种钱文特点的同时,还可找出钱文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和特征可以作为鉴定 古钱真伪的依据。
现在许多钱币学家和收藏者喜欢用听声音的办法鉴定古钱。古钱币由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火气尽脱,氧化越严重,掷于水泥地面其声音也越暗哑。大概来说,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均都是哑音。而明代以后的钱币,距今时间较近,还未受到深层的氧化,声音则是清脆、响亮。
从版别上辨别古钱主要的办法是除了多看钱谱之外,要多接触实物,以熟悉各个朝代的钱币真品。不但要注意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种。因为这些普通品很少伪品,能真实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钱币特征。如战国时期刀布形制特殊,造伪者只好用真品翻砂制造赝品,其破绽在于翻砂铸造后的钱币偏小,较为厚重,文字肤浅,铜质粗糙,锈色不对且易脱落。
古币鉴定没有捷径,能让自己具备一定的眼力绝非朝种暮获的事。
提高古币鉴定眼力需要饱受其中的苦寒,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行业里没有不打眼的大师,只有狂吹牛的“大师”。
集藏古币的过程不能因打眼吃药畏葸不前,也不能跟错队伍成为纸上谈兵的国宝帮。
对于缺乏基础常识的爱好者,如能虚心接受正向引导,古币鉴定入门也是有些捷径可寻的。
常有玩家想快速获得鉴定古币的技巧,就是希望能有捷径让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捡漏。从这些年的观察看,这类玩家都是站在行业门外的人,有这种想法虽然比较危险,但也是人之常情。
为了满足需求,本文便梳理一些古币鉴定入门的技巧,以便站在门外的朋友获得捷径。在阅读技巧之前,需着重声明十四个大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概在清代中期的乾嘉年间,考据学兴起,古钱币收藏出现一次高潮,仿品古币迟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其后的民国时期更为严重,甚至邻国日本也仿铸有大量的名品古币。仿品古币与古币收藏热联系紧密,一直是困扰收藏爱好者的头疼问题。当下钱币收藏热,而且多数玩家以投资为主,行情高涨,高仿、精仿超多,造假者绞尽脑汁制作的仿品,只要你稍有不慎便会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