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绝大多数的避雷针的都做的很尖锐,但是为什么要做的那么尖锐呢?
其实,避雷针只是“放电”效应的一种应用。如果一个带电导体的很尖锐,导体的部分所集中的电子相对较多,电场强度就很强,只要积累的电子足够多,我们就可以观察到离附近的空气中有放电的现象,这就是放电现象。
对避雷针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人们总在说打雷有闪电的时候不要躲在树下和那些高耸的建筑物旁了吧。在雷雨天气里,即便是大树也有可能产生放电现象的,并不是整个一棵树所产生的,而是那些树叶的。同理那些高耸的建筑物也是可以产生放电现象的,从而引发雷击。
避雷塔是一种常见的铁塔型的避雷电的保护装置。别名:避雷针塔,钢结构避雷针,塔式避雷针。避雷塔有四种规格:GFL四柱角钢避雷塔;GJT三柱圆钢避雷塔;GH钢管杆避雷塔;GFW避雷线塔。
产品规格: 避雷塔,角钢避雷塔,避雷针塔,圆钢避雷塔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注意:这个试验是很危险的,千万不要擅自尝试。1753年,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雷电实验的个牺牲者。
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吸收,那么闪电也能被吸收。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装置,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避雷针小知识
1、避雷针不会吸引闪电。
2、避雷针不能避免雷击。
3、避雷针不会在云中释放电场。
4、避雷针直通地面,当正确安装时,它有助于保护建筑等物体的结构。避雷针其实就是增加了一定的概率,使避雷针有更多的机会与雷电接触,并试图将将的电流引导到地面。
5、避雷针有许多不同的样式,空心、实心、尖的、圆形的、扁平的,有的还像刷子一样。所有避雷针都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例如铜和铝。其中,不锈钢及其镀锌是常用的防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