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糯米被称为“米”,看起来黑吃起来香,营养,早餐不再将就。在五谷杂粮中,家家户户都钟爱大米、白面,而忽视一些其它的谷类食物,其实五谷杂粮搭配精细粮食一起烹饪,会更加健康。
广州人喝早茶的习惯其实是一种传统,无论是男女老少,在空闲假日中早晨必去的一定是茶馆酒楼。有的是一家大小欢聚一桌,以早茶的方式代替吃饭,泡上一壶好茶,点上几笼小点,聊聊近况,似乎成了广东人闲暇时特的生活方式。
“得闲饮茶”,一句简单寒暄,道出了早茶在广东人心目中的地位。它是维系街坊邻里生活的纽带,是传统方式的另一种“延续”。
广东人喜欢将“饮茶”称为“叹茶”,叹,即享受、慢慢品尝,从一杯茶的温度与点心的香气中,一天的精气神开始慢慢苏醒。
广式早茶是一种无关年龄,也无关金钱的生活态度,“饮早茶”这种生活方式同时也让许多外地朋友甚至国外友人倾羡。
广州早茶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相传源于同治时期,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又出现了立的茶楼,称作“居”,如陶陶居。再到光绪期间,“居”改为“楼”,如莲香楼,楼上雅座的说法正是由此而来。
广东早茶是广东地区一种特色民间饮食风俗,是广东人的生活习惯,是广东地域文化的一大代表。广府人亲友之间常有“得闲饮茶(粤语,即'有空喝茶')”之说,有空一起喝茶是广东人生活交际的重要一环。广东的喝茶并非真的只是去喝一两杯茶,而是与亲友于茶楼,点几件茶点,泡上一壶茶,谈天说地,填饱肚子与消闲取乐两得。广东人到茶楼喝茶有早茶、午茶、夜茶之分,其中早茶风气盛,为主流。
广东早茶起源于什么时候,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说法。早于广东地区便有被称为“一厘馆"“二厘馆”的地方。门口挂着写了“茶话”二字的牌子,馆子里有木桌和长木板凳,客人可于那里休息、聊天、吃东西。“二厘馆”的顾客大多是普通劳苦大众。后来清末出现档次较高的“茶馆”,装修典雅,环境讲究,一些阔少爷、富贵人家还会拿着小鸟来“斗雀”娱乐助兴。久而久之喝茶风气逐渐广东各人民,形成地方特色文化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