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体的,观众可从四面八方去欣赏它。如雕塑《刘胡兰》,从正面看到的是昂首挺胸、咬紧牙关、怒视敌人、威武不屈的形象。在侧面,观众只能看到紧握拳头的右手和左手,通过手势表现出刘胡兰内心愤怒的情绪,以及恨不得砸烂旧世界,把敌人一扫而光的气概。背面较简单,只能看到因风吹飘动而交织着的头发和衣纹。就这样,观众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雕塑的各个侧面,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整体感。
修光
这是一道的工序,是在细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修光的任务是把不需要的刀痕凿迹修去,同时把各个部分的细微造型刻画清楚,力求达到光洁滑爽、质感分明的艺术效果。修光的工具使用小平刀、小圆刀、三角刀等。
水泥雕塑是民族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远古石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凭借着自己对于艺术与美的追求,形成了各种小而精的雕塑作品。无论是惟妙惟肖的动物雕塑,还是造型新颖的仿真树景观门头,无不诠释着民间所传达的美的艺术。
石材雕塑的体现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圆雕和浮雕
所谓圆雕就是指非紧缩的,能够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方法与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修性的,也有详细的与抽象的,户内与野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上色的与非上色的等;雕塑内容与体裁也是丰富多彩,能够是人物,也能够是动物,甚至于静物;原料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方法之一,应用规模极广,也是老百姓常见的一种雕塑方式。
在多个石雕圆柱文化柱体排列时,直线排列的布局形式一般起到提示、分割、限定空间的作用。远视的效果会给人感觉石雕圆柱文化之间的虚空间像一道透明的屏障,即分隔开公共空间与外部空间又形成一个开放的大门,透过它可以清晰地看到后面的景观。半圆弧排列的布局一般是文化柱和主雕结合的方式,主雕和石雕圆柱文化形成一个扇形空间,两者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的空间领域,统领整个广场。
圆雕是在高,宽,深三度空间进行的造型艺术,即立体雕琢。圆雕要求对食疗的每个面都进行加工,雕琢工艺以镂空技法和精密剁斧为主,终能够多角度欣赏完立体的造型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