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价的计算方法要简明,数据资料要有理有据
在投标报价时,计算方法要正确、简明,采用的数据资料要有理有据,这样才能报价的准确性。
投标报价的第二步是重要的中心环节,即是根据现有定额作概(预)算,据编好的工程量清单上价,这里一定要讲究对号入座、量体裁衣。工程定额是被大家公认的编制依据,且具有法令性、普遍性,所以在编制过程中就应遵循其编制原则,尽量做到一致性、准确性。当然,任何定额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有时需"估价",有时需借用其他子目,有时需调整子目等等,这就应凭经验合理计价。既不能高估冒算,也不能低估少算,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
对于安装项目来说,设备费和未计价材料占有工程造价的绝大部分,投资方一般都要自己控制这部分大宗物资的采购,而那些品种繁杂、价值不大的物资才由施工单位承包。这里有一个承包范围的细化问题,一定要认真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弄清报价范围及程度,力争公平客观体现工程承包价值。
为了计价方便,各行业都有自订的《装置性材料价格》,而主材是工程造价中活跃的部分,价格变动频繁,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鉴于此,一定要做价差分析,将预算价与市场价详细统计比较,结合工程总量计算正负价差,然后计入总价,真实反映实际造价。
有时为了直观,主材直接采用市场价计价,这样就省去了复杂的价差分析,从操作角度看,确实是简便了。我认为这样计价既直观又方便,应该提倡。
每个投标报价都应围绕投标策略定价,有时微利报价,有时保本报价,也有时为了市场而亏本报价,虽然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保存企业实力,使之能安全顺利通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渡时期,以求企业的长足发展。
在投标前,特别要对交通运输条件、地质、地形、气候、劳动力来源、水电、材料供应、临时道路、招标人可提供的临时用房等进行详细了解,在计算报价时详细掌握,并尽可能利用客观已有的有利条件进行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