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瓷”可以称作是新中国陶瓷上的历史文献,这一时间段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化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等。因此,瓷器制作在造型、品种、题材和画工上都紧跟着历史进程,题材上多是表现当时特的社会面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堪称当代“新官窑”。
恰巧“567瓷”的时代特点很容易打动现在的收藏群体,人民公社、大跃进等时期是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经历过的生活片段,落在陶瓷作品上的这些内容,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怀旧的情绪,从而打动他们的收藏欲望。
567瓷器成交价格
近现代(1959年)王步 青花釉里红《高歌大庆》天圆地方瓶
成交价:RMB 11,270,000
尺寸:高48.5cm
1973年(癸丑年)
王锡良 庐山二景·颜色釉刻花粉彩双耳瓶
成交价:RMB 4,830,000
近代 涂菊青绘“迎亲人”大盘
成交价:552,000 RMB
尺寸:直径47.5cm
有人说“567”瓷器可以追溯到清代,我说不对,宋元明清都可以追溯到,但是追溯的含义是借鉴,而不是说元明清时期都有“567”的存在,从宋代的影青釉开始,景德镇瓷器初露锋芒,元青花的出现开始奠定其在中国瓷器中领风骚的地位,明清两代的御窑厂更是将其推向世界舞台。
“567”瓷器的设计,在那个时代是的,是高规格的,是有历史渊源的。从图案的设计的角度看,既有民末的老艺人、老作坊的参与,也有央美等参与,也有中国古瓷器的研究的参与,我们从清三代瓷器的回字纹、八宝图案、缠枝莲花纹、清代的墓碑的龙纹等都能在“567”瓷器中找到那种一脉相承的气息和设计感;从材料制备的角度,可谓煞费苦心啊,为的高岭土等材料从前都用于用瓷,如今用在了日用瓷的“567”瓷器上,釉色都取自矿石,研磨加工后烧制成色,绝非化学颜料,相关参考资料附于文末……
熟知“567”瓷器起源的人都知道,“567”的设计是以实用为主,兼具美观,瓷的服务对象是出口创汇以及少量国家招待外宾机构使用,中低档的一般用作内销瓷,可以这么说,“567”瓷完全抛弃了明清时代用瓷的奢侈和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