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混凝土也称结构自防水,可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钢纤维、合成纤维等,并配合严格的施工及施工管理,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或改变孔隙形态、分布特征,从而达到防水(防渗)的目的。在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规定:一、二、三级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应包括一道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为在0.6兆帕以上水压下不透水的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等级:P4、P6、P8、P10、P12五个级别。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和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水灰比不得大于0.55
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1:2或1:2.5
应连续浇注,宜少留施工缝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纤维混凝土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纤维和水泥基料(水泥石、砂浆或混凝土)组成的复合材料的统称。水泥石、砂浆与混凝土的主要缺点是:抗拉强度低、极限延伸率小、性脆,加入抗拉强度高、极限延伸率大、抗碱性好的纤维,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所用纤维按其材料性质可分为:①金属纤维。如钢纤维(钢纤维混凝土)、不锈钢纤维(适用于耐热混凝土)。②无机纤维。主要有天然矿物纤维(温石棉、青石棉、铁石棉等)和人造矿物纤维(抗碱玻璃纤维及抗碱矿棉等碳纤维)。③有机纤维。主要有合成纤维(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尼龙、芳族聚酰亚胺等)和植物纤维(西沙尔麻、龙舌兰等),合成纤维混凝土不宜使用于60℃的热环境中。
纤维混凝土
纤维混凝土
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虽有许多优点,但毕竟代替不了钢筋混凝土。人们开始在配有钢筋的混凝土中掺加纤维,使其成为钢筋-纤维复合混凝土,这又为纤维混凝土的应用开发了一条新途径。
混凝土保护层作用
1.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是它们共同工作的基础,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要求,是为了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强度。
2.钢筋裸露在大气或者其他介质中,容易受蚀生锈,使得钢筋的有效截面减少,影响结构受力,因此需要根据耐久性要求规定不同使用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小厚度,以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筋不发生降低结构可靠度的锈蚀。
3.对有防火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及预应力构件,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要求是,为了构件在火灾中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确定的耐火极限的这段时间里,构件不会失去支持能力。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