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利好的刺激之下,旧机的供给将会增加,同时在以旧换新的商业模式中,这些旧机将会流向规范的平台中,而进入平台是良性循环的开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认为,这意味着废旧手机回收利用行业门槛不高的局面将有所改变,不再是有把螺丝刀就能从事的行业。二手手机交易纠纷依然层出不穷。在黑猫投诉上,对各类二手手机交易平台的投诉多达数万条,较为常见的是检测报告与产品实际情况不一致,买到产品后质量不过关以及恶意压价等情况。多位消费者指出,邮寄之前手机完好无损,并无瑕疵,然而寄出后平台就会以屏幕有划痕、设备有磕碰等各类原因压价,价差达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行业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好东西也卖不出好价钱,但翻新机却能卖上价。”童磊发现,不合规的翻新机,多年来在多个渠道冲击着手机市场。他的业务曾发展到下沉市场,但很多地市的门店并没有辨别手机是否维修和翻新过的能力。尤其是近几年在直播电商渠道,出现了更多的翻新机,在的流量牵引之下不少消费者购入了这类手机却并不知情。
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产业正进入发展机遇期。目前,我国废旧手机新型回收渠道主要有3种:一是生产商回收,如国内一些手机厂商开展的“以旧换新”活动;二是销售平台回收,如一些电商平台提供的废旧手机报价和回收服务;三是企业回收,如一些企业通过自建平台、与生产商合作等方式回收废旧手机。
各具特色的回收模式不断涌现,使废旧手机“标准化回收”体系日益健全。例如,一些手机回收平台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线下门店、上门、邮寄、自助回收机等多种回收模式;一些手机厂商还通过建立完整的产品回收体系,保障手机回收的规范化、化、透明化。
而对于有手机回收需求的用户来说,废旧手机的隐私保护是他们关心的问题。家住北京的马女士每次收拾房间时,让她头疼的都是废旧手机。“不是我‘恋旧’,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它们,扔了、卖了都觉得不安全,只能放在家里‘吃灰’。”与手机保有量和报废量相比,我国手机回收率仍然较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手机废弃后主要有三大流向:一是被消费者闲置留存,二是通过摊贩等传统渠道进入回收环节,三是新型回收渠道回收。其中,闲置在家的占比一半以上,新型回收渠道占比低。
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是制约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痛点。360集团手机安全葛健表示,目前清除手机个人数据的主要方式包括恢复出厂设置和清除存储数据两种,根据手机系统不同,具体方式有所区别。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和安全厂商都在致力于研发数据清除技术。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手机品牌恢复出厂设置只是系统恢复,而存储的数据依然存在,需要在恢复出厂设置时同时勾选清除全部存储数据的选项。如果担心手机里的个人信息还是能够被恢复,可以采取反复填充数据的方法清理个人信息。”
近年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出台实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产业发展逐步规范,非法拆解环境风险也得到有效遏制。
不过,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产业仍然面临政策标准体系不健全、综合处理能力不足、消费者回收废旧手机意愿低下、回收流程长、回收成本较高等短板。
政策制度方面,潘永刚建议,针对废旧手机回收环节中涉及隐私信息销毁的部分,应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政策,同时明确废弃手机的拆解作业指南与补贴标准。
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刘表示,废旧手机回收仍主要依赖手工拆解,制约着我国废旧手机环境无害化、处理利用,行业内规模化企业数量较少,仅有少数企业有工程实践经验。
行业规范方面,万物新生集团执行总裁王永良介绍,传统手机回收行业交易层级复杂、中间商众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长期缺乏正规回收渠道导致回收缺乏统一的质检与定价标准。
如何进一步促进废旧手机回收产业规范化发展?王永良建议,应加强回收网络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回收服务;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加强产业链协作,推动制造商、销售商、回收企业和再生产企业等各环节形成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