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的程度。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乾隆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排列,运笔转折处圆滑,“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9款图。还有一种“乾”字左边上部的“十”字写成“山”字形,中间的“日”字写成“由”字,这种少见的乾隆官窑款写法属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窑官时使用的字体。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数不加圈框,篆书款的字体工整。
近年来,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清三代瓷器一直受到市场的大力追捧,特别是乾隆瓷几乎成为瓷、天价瓷的代名词。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博士以1.5123亿港元拍得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2010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对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和一只清乾隆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分别以1.4066亿港元、2.5266亿港元拍出。凡“乾”必贵,已成为拍场的一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