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规范将母婴护理师岗位分为初级、中级和三个等级,级别越高,要求月嫂掌握的技能越高。如同样是煲汤,初级母婴护理师,要掌握5种以上营养汤的制作方法;中级要求掌握7种以上;到了阶段,就要求会10种以上营养汤的制作。此外,中级母婴护理师还要懂得帮产妇做形体恢复操,进行产后褥汗护理等。母婴护理师还要求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工作,调节好产妇的情绪,会催乳,月子餐等。
2005年以前没有"月嫂"一词和“月嫂职业”“月嫂行业”的说法。"月嫂"是由“月子保姆”“月子护理员”的习惯称呼延伸而来。“月嫂职业”员工的早期来源也是家庭保姆和家庭护理员转变而来。[5]
万物发展标志着社会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家政保姆行业分化出月嫂行业标志着社会需求的个性化,标志着产业的分工精细化。
作为产妇生完孩子后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步,接下来就要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孩子。月子期间妈妈们主要的事情就是好好恢复体力,认真哺育婴儿。当孩子需要吃时,按需哺乳;当孩子睡觉时妈妈也跟着孩子一起睡觉休息。做每件事都要对着孩子讲述道理,给孩子唱歌,目光与孩子对视,进行感情的交流。这样长大的孩子懂道理、有人情味、有爱心。
谈起岗前培训的问题,高女士说:“在正规的月嫂培训机构,对于月嫂岗前培训的管理把握得非常严格。不但培训的课时数足够,且讲师们也都非常,这样能在大程度上月嫂的服务质量。但问题是,受利益的驱动,有些非正规的家政公司,只要报名月嫂的市民交钱,就能接受所谓的‘培训’,讲师基本上都是一些老资格的月嫂,这些月嫂的培训基本上没有什么针对性,往往是想到哪里便讲到哪里。不但课程安排不合理,甚至好多时候都是在聊闲天,新月嫂们往往难有真正的收获。”
这一点,在记者进一步采访中得到了印证。市民宋先生说:“我为了更好照顾我的孩子,曾经请过三位‘月嫂’,但都不是让我太满意。甚至有一个干起活来还不如我一个大老爷们。”市民赵先生曾请过这样一位“月嫂”,这位月嫂服务水平还算不错,手上也有一张母婴护理师的证书。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先现这位月嫂竟然不认识字。这让赵先生非常纳闷,既然不识字那她的证书是怎么来的呢?
在坐月子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妈妈整个的生殖系统恢复的一个过程。恢复得不好,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
产前孕妇母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变化。 产后胎儿娩出,母体器官又会恢复到产前的状态。子宫、会阴、阴道的创口会愈合,子宫缩小,膈肌下降,心脏复原,被拉松弛的皮肤、关节、韧带会恢复正常。这些形态、位置和功能能否复原,则取决于产妇在坐月子时的调养保健。若养护得当,则恢复较快,且无后患;若稍有不慎,调养失宜,则恢复较慢。“坐月子”这一段时间是产妇的“多事之秋”,产褥感染、乳腺炎、子宫脱垂、附件炎等多种严重威胁产妇健康的疾病,都可在这段时间内发生。同时,民间许多关于“坐月子”的陈规旧俗,也会给产妇带来困惑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