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角度:高温合金材料是航空航天领域的战略军事物资,对于提高航空发动机性能、实现航空发动机国产化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国产航空发动机,历经坎坷,已经取得了进步。但是,与国外发动机相比,国产涡扇发动机的推重比这一重要指标仍然落后。提高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核心手段是应用高温合金材料。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用量达到50%以上,被誉为“航空发动机的基石材料”。
产业角度:我国航空航天高温合金已从研究到全面大规模国产化的拐点。需求端方面,我国型号武器装备在“十三五”已经跨过研制定型阶段,在“十四五”将进入批量列装阶段,随之带动高温合金材料也会从“多品种、小批量”进入“大规模批产”阶段。供给端方面,我国高温合金经历从仿制到引进再到自主创新的过程,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拥有较技术装备的生产基地
盈利角度:下游航空航天放量,上游新材料盈利弹性更强。从量的增速看,消耗属性是装备链条增速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从消耗属性角度看“高温合金(如高温合金叶片维修)>航空发动机>军机”,再叠加国产替代的需求,因此高温合金产业相对于下游军机装备增速更高。从盈利的增速看,相对于下游总装,上游的材料受定价机制影响较小,更多是货架产品因此拥有相对市场化的定价机制,重要的是材料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因此高温合金材料企业盈利弹性相对于下游总装有望更强
需求角度:军民市场共同牵引,国产替代需求强劲。2019年,我国高温合金市场规模达到169.8亿元,同比增长33.52%。国内高温合金产能供给有限,长期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未来10年,我国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市场规模约850亿元,长期看商用航空发动机带来市场空间,以10年为维度商用航发带来的高温合金市场规模达2378亿元。此外,在燃气轮机、核电、石油、汽车等领域都有大量的高温合金市场需求
新型高温合金
包括粉末高温合金、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耐蚀高温合金、粉末冶金及纳米材料等多种细分产品领域.
①第三代粉末高温合金的合金化程度提升,使其兼顾了前两代的优点,获得了更高的强度较低的损伤,粉末高温合金生产工艺日趋成熟,未来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粉末制备、热处理工艺、计算机模拟技术、双性能粉末盘;
②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已经开发到第四代,逐步向着多元微量和大量微元这两个方向拓展,德国的汉堡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德国的GKSS 中心等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现已应用于船舶、生物医用、体育用品领域;
③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是粉末高温合金一部分,正在生产研制的有近20 余种,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低的应力系数,广泛的应用于燃气轮机耐热抗氧化部件、航空发动机、石油化工反应釜等;
④耐蚀高温合金主要用于替代耐火材料和耐热钢,应用于建筑及航天航空领域。
合金强化类型
根据合金强化类型,高温合金可以分为固溶强化型高温合金和时效沉淀强化合金。
⑴固溶强化型
所谓固溶强化型即添加一些合金元素到铁、镍或钴基高温合金中,形成单相奥氏体组织,溶质原子使固溶体基体点阵发生畸变,使固溶体中滑移阻力增加而强化。有些溶质原子可以降低合金系的层错能,提高位错分解的倾向,导致交滑移难于进行,合金被强化,达到高温合金强化的目的。
⑵时效沉淀强化
所谓时效沉淀强化即合金工件经固溶处理,冷塑性变形后,在较高的温度放置或室温保持其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例如:GH4169 合金,在650℃的高屈服强度达1 000 MPa,制作叶片的合金温度可达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