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乙丙可以利用有机过氧化物或者硫来进行硫化。但是,相比与硫磺硫化,过氧化物交链的三元乙丙用于电线电缆工业时具有更高的温度抗性,更低的压缩形变以及改进的硫化特性。过氧化物硫化的不好的地方就在于更高的成本。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三元乙丙的交链速度和硫化时间随着硫化类型和含量而改变。当三元乙丙与丁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混合时,在选择合适的三元乙丙产品时,要考虑到下列因素:
当与丁基进行混合时,由于丁基具有较低的不饱和度,为适应丁基的硫化速度,好选择相对较低含量的DCPD和ENB含量的三元乙丙。
当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混合时,好选择8%到10%ENB含量的三元乙丙,以满足其硫化速度。
三元乙丙橡胶是由乙烯、丙烯经溶液共聚合而成的橡胶,再引入第三单体(ENB)。三元乙丙橡胶基本上是一种饱和的高聚物,耐老化性能非常好、耐天候性好、电绝缘性能优良、耐化学腐蚀性好、冲击弹性较好。乙丙橡胶的主要缺点是硫化速度慢;与其它不饱和橡胶并用难,自粘和互粘性都很差,故加工性能不好。
1910-1911年,前苏联用碱金属引发丁二烯聚合得到橡胶状物质。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和前苏联开始生产以金属钠为催化剂的丁二烯橡胶,称为丁钠橡胶,其结构规整性差,物性和加工性能不好,还不能算做顺丁橡胶。20世纪50年代,Ziegler-Natta配位定向聚合理论的实践,促进了顺丁橡胶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1956年,美国以AlR3-TiBr4催化体系合成顺丁橡胶。随后钴系、镍系及稀土系(钕系)催化剂相续发展,顺丁橡胶生产能力已仅次于丁苯橡胶,合成橡胶各胶种第二位 。2013年世界合成橡胶生产者协会统计丁二烯橡胶(主要为顺丁橡胶)产能为471.8万吨/年。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采用自主开发的技术实现了顺丁橡胶工业化生产,采用的是镍系催化剂,其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水平行列。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一些民企均拥有镍系顺丁橡胶生产装置,2011年总产能达66万吨/年,产品销往。未来几年,我国镍系顺丁橡胶产能将进一步扩大,预计我国镍系顺丁橡胶产能将超过100万吨/年。
稀土顺丁橡胶因其的性能被视为镍系顺丁橡胶的升级品种,逐渐被工业界所重视。稀土顺丁橡胶与镍系顺丁橡胶相比具有较高的弹性、较好的拉伸性能、较低的生热和滚动阻力以及的耐磨耗和抗疲劳等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轮胎在高速、节能、安全、环保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常用于绿色轮胎。中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稀土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研究,由于当时经济发展落后,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1998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在镍系万吨级顺丁橡胶生产装置上成功地生产出了稀土顺丁橡胶。2011年,中国石油山子石化公司稀土顺丁橡胶生产装置投产,中国稀土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实现了零突破。2012年,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3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生产装置也投产。未来几年,我国将新增20多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的产能,届时中国稀土顺丁橡胶总产能达30万吨/年以上,成为稀土顺丁橡胶大生产大国。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从1990年起用了4年时间对氯化橡胶粘度分级控制、四氯化碳回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其技术特点为:(1)建立了粘度控制的数学模型,使产品粘度控制相对偏差达到了国际水平;(2)四氯化碳的消耗定额为700kg/t。该技术在国内处于地位。然而四氯化碳消耗定额仍然很高,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水平的3~4倍(英国公司的消耗定额为180kg/t)。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于1994年在江苏和扬州建成了2套装置,但运行效果并不理想。1995年联合国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对四氯化碳使用要求进行限制,导致开发四氯化碳的替代物或氯化橡胶新工艺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内四氯化碳的替代物研究近几年没有多大进展。
只有安微省化工研究院开发了500t/a规模水相法氯化橡胶技术,尚未工业化生产。据有关分析,近年来,我国氯化橡胶的年需求量在1万t以上,目前,我国国内氯化橡胶总生产能力大约为2500t/a,实际产量不足1000t/a,因此,大力开发氯化橡胶这一产品是非常必要的。浙江水相法氯化橡胶的性能已达到同类溶剂法氯化橡胶的水平,而且价格要低10%左右。
改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
具有聚氨酯及环氧树脂二者的性能,粘结性及弹性均佳。用于电器材料、皮革制品、尼龙传送带、橡胶制品、木制品、金属材料的蒙皮涂层,更适合于软弹性制品、竹、藤、传送带、胶带、皮带、革制品、橡塑材料等。优于国内现有的顶层涂料,特别是球、皮衣、皮箱等,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在防水及耐磨性能方面,优于聚丙烯酸酯及其改性涂饰剂的性能。可使产品美观、滑爽、使用寿命延长。
适用范围
聚氨酯是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基化合物作用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在大分子间存在着氨氢键,所以其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强度,耐磨、耐溶剂等性能,使得聚氨酯在、橡胶、涂料、粘合剂、合成纤维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作为涂饰剂应用在皮革上。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和措施的加强,水性聚氨皮革涂饰剂的研究和开发得到高度重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涂饰剂以其特的性能得到国内外广泛究。本文介绍的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底层涂饰剂,具有一定的填充性能,封底,即可和带负电荷的革坯产生更好的粘合,又可与阴离子的顶层涂饰剂起强有力的联结效应,使制革手感更柔软、丰满,进一步提高皮革质量。
热稳定性是热传导液重要的使用性能。热稳定性不同,其使用中热裂解和聚合的程度也不同。热裂解产生小分子低沸物,易使系统产生气阻,使泵产生气蚀,同时还造成油品较高的蒸发损耗和环境污染;热聚合则产生大分子高沸物,其逐渐沉积于加热器和管路表面,形成的积炭将影响系统的传热效能及控温精度。L-Q系列热传导液精选具有优良热稳定性的基础油和添加剂,因此产品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氧化安定性是热传导液另一项重要的使用性能。敞开系统或膨胀槽不采用氮气封闭的系统,油品与空气接触的界面会发生氧化反应。一般来说,在60℃的条件下,油品与空气接触即发生氧化,氧化产物逐渐形成胶质和沉渣,附着于加热器和管路表面而产生积炭。同时,氧化反应产生的酸性物质还会腐蚀设备,造成泄漏。L-Q系列热传导液精选具有优良抗氧化性的基础油和高温抗氧及抗垢添加剂,可抑制氧化油泥产生的速度和沉积、结垢的倾向,使系统保持良好的传热效果。
石油润滑油的用量占总用量90%以上,因此润滑油常指石油润滑油。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的摩擦,同时对机器设备具有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作用。主要以来自原油蒸馏装置的润滑油馏分和渣油馏分为原料。润滑油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润滑油添加剂概念是加入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以使润滑剂得到某种新的特性或改善润滑剂中已有的一些特性。添加剂按功能分主要有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极压抗磨剂、摩擦改善剂(又名油性剂)、清净分散剂、泡沫抑制剂、防锈剂、抗氧防腐剂、流点改善剂、粘度指数增进剂、抗乳剂等类型。市场中所销售的添加剂一般都是以上各单一添加剂的复合品,所不同的就是单一添加剂的成分不同以及复合添加剂内部几种单一添加剂的比例不同而已。
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