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个科目,其完整的成长曲线,一定是符合认知科学规律的。
吹嘘某个孩子具备从天而降的天赋,超光速完成白丁到大神的成长过程,多是为了割韭菜。因为,学的好的孩子有很多,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就需要宣传出去,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把杠杆效应发挥到大。这其实,是很多孩子教的好,家长用各种传播手段吹孩子的根本原因。但就孩子本身来说,真没什么可吹的,谁家都摆脱不了成长曲线背后的认知科学规律性的。
孩子美术学校的教学体系,是从美国引进的,标准的美高模式。整个课程体系,包括五个阶段:启蒙、兴趣、培养、培优、。极个别孩子,学前进入第三阶段,就能达到文化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6、7级水平。即使如此,这样的小孩,距离真正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为什么,要经历如此多的基础训练呢?
我小时候,学习美术的方式,就是临摹。我从没见过马,也没见过竹子,但是,我对马和竹子有兴趣,喜欢宣纸和墨,喜欢临摹。后来,临摹山水画,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画了有3年。现在的孩子,送到国内的国画学习机构,基本套路还是这样。我到某国画培训机构转了一圈,看到孩子们对着墙上挂着的画,认真的临摹,不知道该说啥。如此学习,何时才能真的激发出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设计任务,交给从小学习国画的某神童,再交给孩子,你觉得谁会有更强的获胜概率?厚积,关键在如何积累上。离开必要的努力,探讨天赋,是非常好可笑的。
孩子,天天对着范文、范画抄袭,多就能练习个手熟,很难把自我内心深处潜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老师,总是限制学生的表现欲望,刻板的将训练控制在方寸之间,就只能让学生设计的海报跟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一样丑。创造力、表现力、个性色彩,全都不见了。
为什么,美术这门课程,一定要从童子功练起?因为,小孩子从起点,就习惯了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较为容易培养出创造力和想象力。我问过的职业画家,对幼儿美术科学启蒙的理解,都是从涂鸦开始。
启蒙,就是涂鸦。经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幼儿会慢慢的形成绘画兴趣,进入第二阶段。此时,小孩子会爆发出个性化的绘画天分。再往后,才是慢慢的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各种技巧的理解,一点点的施加约束,让孩子的天分和技巧,逐步的融合到一起。一旦,早期的启蒙和兴趣培养阶段被扼杀掉,孩子就很难挖掘出潜力了。因为,小孩子长大后,外部世界会施加各种各样的约束力,促使孩子的思维方式固化。如果,不能从小就让孩子在尺寸之间习惯了放纵和表现欲望,那么,大了想要激发出来,就很难了。
为何,一定要让小孩子画的画跟成年人一样?而成年人,又要努力的像孩子一样画画?
孩子学画启蒙阶段,胡乱画,是符合认识科学发展规律的。很多家长,都在孩子早期乱涂乱画中,丧失了信心,埋没了孩子的绘画欲望。半大不大的孩子,临摹的很像,有个毛线意义?成年人的视角,看起来非常合理的事情,在创造力层面恰恰是要颠覆的。
孩子老师,教孩子画蛋糕。他画完蛋糕,就开始乱画。先画了只鸟,又画了一群蚂蚁,再画鲨鱼。孩子的思维,完全不符合基本逻辑。画完后,我和老师交流下,他的意思,应该是各种动物都来开生日派对。他开心就行,能够享受到绘画的乐趣,即可。他,不会考虑,鸟、蚂蚁、鲨鱼,是不可能在一个平台上开生日派对的。他,不需要尊重逻辑。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具有想象力的作品。
孩子,若是学画5年,画的跟墙上挂的画一样,我就得气的晕过去。我要的不是他具备鹦鹉学舌的神童能力。我要他能激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要是不懂,完全有能力把孩子很努力的带到沟里。
这周,孩子,次画国画,次用宣纸,画的效果,差点把我笑死。他真是把西画的技法,用到了国画上,在宣纸上乱搞。但我和他老师,就很开心,看着他自己去探索对新材质的理解。大多数情况下,你不用教孩子,应该让孩子用心的去尝试和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水平的教育,基本等同于量身定做、私人订制。
性格,是天生的么?处理的早,性格也是可以定制的,关键在于启蒙阶段的早期教育。很多人不信,这就是不懂科学的后果。情绪系统,也是神经网络运行结果。控制性格的关键,在于早期交互行为诱导。
脾气暴躁的孩子,一定是早期教育过程中,有导致脾气暴躁的交互行为适配神经网络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是因为从小到大,家长都没给设计一个提升注意力的训练。输入有问题,输出不会有好的结果。人脑,就是一台高度精密的生物设备。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脑系统的适配效果。
小孩,找什么人带,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关键的时段,一定要找适合的人带。家长做不好,就应该找人士,不要乱搞。
人脑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一系列适配过程。
在性格发育阶段,找阳光的人带。在语言发育阶段,搞微内核模式,不要搞宏内核模式。每一次选择,背后都有科学的方法论在指导,而不是乱搞。不考虑成本问题,定制脑系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虽然,大脑对于人类来说,还有众多的未知,但是,在已探索领域内,尊重科学的方法,就足够脱颖而出了。
孩子生下来,只要不是存在生理缺陷,都是天才,是完全可以教出来的。面对臭棋篓子家长,上来就敢点天元的,孩子先天基因再好,也扛不住几步臭棋。这就没办法了,这是个拼爹的时代。
任何投资,都要寻求回报。陪孩子,一样是投资,要有投资收益分析。孩子,是不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旦,孩子能比较顺畅的成长,突破起跑阶段疲劳期,马拉松才正式开始。十项,在阶段是费劲的。当孩子能进入竞技状态,一关一关的过,家长的压力才能逐步减轻。
陪读,是家长引导孩子学习的必要性手段,但是,只能是过渡性手段。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因此,家长想要尽快摆脱陪读人生,就要尽快锻造出孩子强悍的自学能力。
陪读、陪上课,这种事,在孩子幼年是的。慢慢的,过渡到自主阅读、自行上课。后,才是如何提升阅读技术,提升上课的专注力,进而,不断加大学习强度。起跑点设计的比较合理,孩子能够较早的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是保持优势的关键。
男孩同女孩相比,的确有很大不同。男孩子,在幼儿阶段,是很难适应安安静静的自主学习的。家长,在女孩身上付出一分力,很可能在男孩身上就要付出两分力。越是这样,越是要在男孩子幼年掌握好早期教育的技术。一方面,男孩子要好动,要有活力,要性格开朗。另一方面,男孩子要能静下来,能自己上课、读书、学习。这既要也要的,本身就是矛盾。不过,现实就是如此。作为家长,看着自己家的神兽,一步步变得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内心感受是很复杂的。
状态不对,一定是方法有问题。任何修行,终都要落实到心理状态。孩子,想要在读书问题上成为神牛级别,要解决的道关口,就是自学能力。
现实情况,往往同人想象的情况有很大出入。打造一个有很强竞争力的学霸,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辛苦。小孩,从一无所知,到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需要多长时间周期呢?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掉之后,家长陪读的压力会迅速降低。家长的主要责任,就转变为观察、指导,培养孩子更高阶的学习效率和策略问题,不需要在低阶问题上反复纠缠,生活质量就会迅速提升。这两个阶段,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分水岭,就是孩子具备自学能力。真正的名师,在第二阶段会爆发出的相对竞争优势。
阶段,特别的难熬,整天都会面对车祸现场。为何,如此多车祸,还是要坚持飙车呢?因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拖延策略会确保绕过深坑。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一个雷,都得踩,基本不太可能出现孩子爆发天赋,神奇般绕过去。事实上,自己家孩子的斤两还算可以,但是,这些体重的形成过程,从细节上看,跟天赋的确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真实的,就是努力和投入。另外,别人家孩子也一个熊色,所有的细节都证明了一点,神不存在。
昨天,我儿子正式开始次美术考级强化班学习。同班3个孩子,年龄差别不大,都是4岁多一点。这帮孩子,应该算是同龄中绘画能力强的小孩了。我儿子,的确在美术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但是,也是这几个孩子中画的好的。这帮孩子,都是跳级考,相比其年龄段,明显是拔苗助长。
为什么,要去参加考试呢?学完了,自然要接受某种评测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会看出来学习的成果如何。这些孩子,各个都已经适应了自主学习、自主上课。家长,只需要按时送进去,学习过程就会搞定。一条,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就已经很难。那些,还没等送进教室,就哭嚎连天的岁月,早就被遗忘在成长历史里。每一个孩子,成长到让家长省心,都不是那么容易。家长不坚持,孩子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