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即珐琅彩瓷(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珐琅彩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在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创烧成功的,属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烧造并且供宫廷御用的瓷器。其性质是宫廷玩赏器或宗教、祭祀供器。珐琅彩瓷器大多为小件器,成本(比如以胶体金加入彩料,制作金红),对制作工艺的要求比较高,产量很低,因而传世品很少。在鉴定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珐琅彩瓷仅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烧造。如果在市面上看到其它时期竟然也有“珐琅彩瓷”,就要怀疑其真实性。
藏品规格:H:65cm D:45cm
起拍价:QAR 13,000,000
成交价:QAR 50,000,000(折合人民币:9,920万)
拍卖专场:2023年12月16日卡塔尔拍卖-瓷器专场
藏品描述:清乾隆雕塑瓷珐琅彩鎏金,雕刻祥瑞纹,太平有象尊是一种清代乾隆年间(1736 年-1796 年)的瓷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它的雕塑瓷珐琅彩装饰技法非常,采用了鎏金和雕刻祥瑞纹的装饰手法,描绘了各种太平有象的图案。
藏品规格:17×30.3cm
起拍价:QAR 35,000,000
成交价:QAR 40,000,000(折合人民币:7,936万)
拍卖专场:2023年12月16日卡塔尔拍卖-瓷器专场
藏品描述:清乾隆绿地珐琅彩描金缠枝托八宝纹花鼓是一种清代乾隆年间(1736 年-1796 年)的瓷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它的绿地珐琅彩装饰技法非常,采用了描金和缠枝托八宝纹的装饰手法,描绘了各种八宝纹和花卉纹。清乾隆绿地珐琅彩描金缠枝托八宝纹花鼓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不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也是研究清代瓷器制作技术和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拍卖专场:2023年12月16日卡塔尔拍卖-瓷器专场
藏品规格:D:11cm
起拍价:QAR 21,000,000
成交价:QAR 35,000,000(折合人民币:6,940万)
藏品描述:这只盌的器型有别于康熙时期常见的大盌,更加、轻盈,与雍正时期的盌的造型更为接近。盌身上出现的胭脂红、白、黄三种珐琅料均为康熙朝晚期清宫成功配制的新颜料。此盌的珐琅料绘制在上过釉的素胎上,且珐琅料发色艳丽、质地均匀,代表了康熙朝画珐琅成熟时期的制作工艺所能达到的效果。盌上所绘并非普通的莲花,而是的千瓣莲,当中两株属一茎二花的并蒂莲。这种莲花产自蒙古地区的敖汉旗,故又被称作「敖汉莲」。从器型和珐琅料的烧制效果来看,这次拍卖的珐琅彩千叶莲盌让我们判定其为康熙晚期成功烧制的珐琅彩瓷范例,为康熙珐琅彩中之作。
清雍正·御制黄釉地珐琅彩玉堂富贵图小杯(一对)
尺寸:高:3cm 直径:5.6cm 数量:2
估价RMB: 6,800,000-8,000,000
成交价RMB: 7,820,000(含佣金)
来源:海上藏家旧藏,附旧标签。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西泠印社2021年秋季拍卖会)
盌敞口,斜腹,圈足。内施白釉。外壁绘盛放的牡丹两朵,一粉、一红,娇艳欲滴,玉兰花枝伸展至一侧,另一侧黄色雏菊朵朵,两只蜜蜂在花中盘旋飞舞。底“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楷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