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头鹰龙化石被发现之前,只有发现于中国辽宁省的寐龙(Mei)化石保存了睡觉的姿态,而来自蒙古的恐龙化石不仅同样保持了睡姿,而且是三只恐龙睡在一起!化石的发现表明某些恐龙与今天的鸟类一样具有聚集在一起休息的习性,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御寒和预警,这种行为被称为“公共栖息”。
无偶的是,等到了1998年,在河北的地级市邯郸姜窑村卧龙坡,取土的村民,竟然在无意间发现了巨崖交错,峭壁矗立的“邯郸石龙”。
这些石龙,原本掩埋在13米深的泥土下,龙身长达30多米,经过考证发现,它们很有可能诞生于三万多年前,后来的人,随后对石龙的头部进行加工,让其更加具备有龙的外表,它也获得了“天下龙”的美誉。
不过关于邯郸石龙的由来,却始终成为了谜题,有人提出,这些龙不过是地质运动的产物,由海底泥沙沉积而来,海沙在脱水、固化、收缩情况下,形成了如今的模样。
从发掘情况看,这件化石有较为完整的骨架,包括部分头骨、下颌、脊椎、肢骨和骨刺。其中,骨刺有120多个,且具有不同大小形态。“这充分说明,有甲类恐龙在侏罗纪早期就有遍布全身的厚重骨刺覆盖,形态已经趋于多样化。”毕顺东说。发现的玉溪龙化石与对应的复原图(复原图为姚熙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玉溪龙是剑龙和甲龙的祖先类,与在德国发现的莫阿大学龙有“亲戚”关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有甲类早期成员的形态特征。学界一直认为,有甲类恐龙起源于大约2亿年前,但具体起源地尚不明确,
这次玉溪龙在亚洲发现,表明此类群在出现之后,迅速分化并扩散,在不到300万年的时间里就在分布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