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量值溯源CNACL206―1999对“难以建立溯源关系时的处理”中规定,在溯源到/计量基准不可能或不适用时,可采用分部校准,或通过参加适当的能力检证等提供相关的证明。(1)关于参考标准。实验室有校准其参考标准的计划和程序,参考标准的校准由某个能够提供测量溯源性的机构进行。
对这样的参考标准,实验室只用于校准而不作它用,除非能够证明其作为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以上ISO17025第条的规定,实际上包含了CNACL201-1999第9.5条和第9.4条的要求。(4)关于运输和储存。为了防止参考标准和参考物质受到沾污或损坏,也为了它们的完整性,实验室有安全处置、运输、储存及使用方面的程序。
当参考标准和参考物质用于固定实验室外部的现场检测、校准或抽样时,可能有必要再制定一些附加的程序。以上是ISO17025第条的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溯源性和仪器校准,一个实验室所从事的标准/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测量不确定度的溯源性和仪器校准”是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企业实验室,第三方实验室因为要通过资质认定,要求不一样,可能很多设备都需要检定。有规定在仪器校准周期内,设备维修、跟关键换零部件、仪器迁移等要重新仪器校准,在仪器校准周期内还要进行设备的期间核查,来设备的稳态和准确性。
如果设备,这里指的是设备而不是尺子、圆规等,自己定义仪器校准周期则要小于规定的周期。实验室可以根据仪器特点,使用等等特性,自定义仪器校准周期,只要设备处于正确使用状态,能达到预期使用即可。通常需要提供期间核查等措施,来证明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但仪器校准周期也不是越长越好,因为时间越长,不确定度性越大。实验室分析测量仪器的仪器校准周期,受其使用程度、准确度要求、使用环境、使用性能等多因素的影响,可以说,确定仪器校准周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多分析人员在以下几个问题常有疑问,比如,如何确定仪器校准周期的原则和方法确定仪器校准周期有哪些现行的标准依据。
力学计量和热工计量,就是从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而机械工业的兴起,对零部件的规格、尺寸和公差配合等提出了广泛的需求,也使几何量计量得到了新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电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又一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研究与应用有了更加密切的合作,使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不断创制,被发明出来。在第二次工业爆发以前,科学界对电的研究已经历经200多年。1732年,美国提出电为一种流体的学说,但直到19世纪初,电磁感应的现象才被发现。
人们在深入研究电的作用后,发明出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灯泡等等。电的应用与电的测量研究是不可分割的。不具备对电的测
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等,为电磁现象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电磁计量和无线电计量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821年西贝克发现的热电效应,为热电偶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各种热电偶的研制成功,则对温度计量、电工计量以及无线电计量等提供了重要,促进了相应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