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乾隆年仿明仁殿纸”田黄素方章
成交价:RMB 12,650,000
此方田黄押角章切裁方正,呈橘皮黄色,浓艳若琥珀,红筋显着纹理清晰,质地通透、凝灵成冻,所具包浆亮丽古旧,非历而不可为之。底刻“乾隆年仿明仁殿纸”隶书朱文印,尺寸大小和字体与故宫博物院藏明仁殿纸的正面右下角所钤“乾隆年仿明仁殿纸”的隶书朱文印记完全一致。故此枚田黄就是乾隆时期为仿制明仁殿纸而刻制的,当属无可争辩的乾隆宫廷御用之物。
寿山田黄石平钮方章
成交价:RMB 8,050,000
钤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如此大材的田黄石平钮方章,存世稀罕,极为珍贵。印章光洁素雅,天然去雕饰,黄中透纹,均匀纯净,品质。可以推测,制此方章所用的田黄原石之硕大,方可切割出这样一枚颜色均匀,灵透无瑕的方章。
在 北京古天一年秋季拍卖会上,经清末民国大收藏家龚照瑗、龚心钊父子收藏的一件清代田黄印章经过多轮竞拍,以1500万元落槌,加佣金总成交价为1725 万元。据悉,此田黄印章质地、体量硕大,总重量约148.8克,在存世田黄方章中极为少见。无偶,在西泠秋拍中,一尊重量约为108克的“清早期 田黄石七宝罗汉像”也拍出了931.5万元的。
在艺术品市场上,西泠印社、北京匡时等一些老牌拍卖劲旅虽然很早就在国内了篆刻印章的拍卖专场。然而,作为一个新的市场板块,篆刻印章并不像其他文化品一样受到藏家的重视。直到2012年,以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为代表的一批拍卖企业出于为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的,重新把这类拍品纳入主流板块体系,并陆续开设篆刻印章的专场。
艺术与收藏是一对双胞胎,民国时期印章收藏之风也盛极一时,印坛大家辈出,名家每创作一方印,都会被收藏家追寻关注,西冷八家篆刻印章,三来流传,今天都成了拍卖会上的亮点,吸引各路藏家争抢。1995年的10月,荣宝斋秋拍率先推出“印章文玩”专场,192件标的计417方印章大多出自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方节庵后人,至后以78%的成交率,成交金额436万元获得成功。
一方“赵之谦自用印”以14.3万元落槌,创下中国有史以来印章交易的天价。不过说明的是,当时的买盘主要还是来自日本、香港等境外行家,中国内地的收藏家还没有这个实力。在此后数年内,印章行情一直波澜不惊,拍卖市场难得见到几方印章,成交价也不高,多在几千元之间。2003年春拍,崇源推出“吴昌硕、齐白石诗书画印流派”专场,同年秋拍,嘉德设“艺迹轩藏明清印章”专场,共推出文彭、归昌世、林皋、汪关、邓石如等明清名家印章73方,成交价至高的是文彭篆刻“时还读我书”青田印,出自王世襄珍藏,以22万元成交。
2006年11月,北京匡时精心推出“中国历代玺印”专场,拍品从秦汉宋元到清代民国印章共g6件,时间跨度逾2000年,成交金额265万元,成交率高达。在杭州孤山上的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至悠久、影响至深远的学术团体,印章界素有“天下诚印社”的美誉,以此命名的拍卖公司自然以名家印章为拳头品种。2007年,规模至大的印章专场“犀象印翠近现代名家篆刻”在杭州开槌,近千方象牙印章成交率高达98.7%。一方由方介堪为张大千所刻的“潇湘画楼”象牙章,从16万元起拍,经激烈竞拍后以99万元创下了单方名家篆刻拍卖的至高记录。
吴昌硕的“人生只合驻湖州”象牙闲章,拍出78.1万元。王福庵的“嘉业堂”等四方象牙藏书章以35.2万元成交。一方孙中山自用印,也以高出估价近6倍的14.3万元成交。张石铭的33方犀角藏书印,成交价为137万元,成为全场标王。西泠印社举成功,地鼓舞了艺术市场,国内的主流拍卖公司开始把目光锁定印章。由于名家篆刻印章存世量,征集不易,鉴定困难,有些公司就另辟蹊径,向“当代名家篆刻”、“名贵印石”方面进行拓展外延。
印章的内容和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直接影响其价值和市场行情,西泠拍卖2006年秋拍中方介堪刻张大千象牙用印“潇湘画楼”就是好的例子。此印不仅因其刻制精美,品相较大且完整,同时也承载了方介堪与张大千之间的友谊,才创造了99万元的天价。而相比之下,方介堪先生的一般篆刻作品则在万元左右。该场拍卖中另一方吴昌硕刻象牙闲章“人生只合住湖州”也因此内容的特殊性,以78.1万的成交。一方印章在有好的内容的同时,刻制的精美程度对其价值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些在篆刻家作品集中有所注录的篆刻作品,这类作品相对来说属于作者的代表作,其价值与其他作品的区别也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