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鉴定的内容:
1、辨伪:即鉴定这件古董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真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头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断代:即鉴定古董的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古董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评价:即评定这件古董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评价。
艺术品的保护和修复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技艺,又要学习借鉴西方技术方法。毫无疑问,艺术品的保护修护工作不是现在才有的,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自己传统的保护修复艺术品的技术方法。这些传统的技术方法往往需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够掌握,而且这些技法多是通过经验探索出来的。除此之外,这些传统修复技法有自己特的修复工具和材料等等。而现代对文物艺术品的保护修复技术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步,这也主要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化学、物理等实验和技术手段可以让艺术品的保护和修复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曾经大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不少人见识到文物修复的魅力,中国文物修复案例更是让人看到文物修复师们的能力,一起来看看这些国宝修复背后的故事。
商品修复可上溯到清中期,宫里太监把破损的偷拿出宫,修好了卖出,所用材料有蛋清,虫胶,糯米汤等等,渐渐的就有了这种行业。清末,古陶瓷修复技艺已在社会上初步形成,当时主要用虫胶、树胶和鱼胶作为黏合剂,也有采用锯钉的办法,走街串巷来修补民间一些残破瓷器。开埠后,这里更是古董商,古陶瓷极易破损的特性催生了一批修复人才,饶鸿发算是这项技艺的鼻祖。
年代特点:每个古董它都会有它的年代,那每个年代都会有特定的一些特点,这是鉴定古董的基本的。比如青花瓷,起源于唐宋朝,成熟于元朝,经过明朝成为主流后,一举在清朝达到艺术的鼎盛时期。
如何鉴别古董花瓶:
如果是花瓶,拿到花瓶的时候,先应该去看落款,落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落款方式,也分了字体。
(1)要了解下有关皇帝的历史资料,瓶底很厚,因为古代官窑烧制出来的底都是很厚的。
(2)要看瓶器上的画,如果是真品,画都是栩栩如生的,没有生硬的感觉。颜色也是很鲜艳的。瓶上的花纹摸一摸,有光滑的感觉,瓶子看起来非常的饱满,瓶口很是圆滑和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