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椎的生长特性
红椎属常绿乔木,阔叶树种,树皮呈灰褐色,果实为卵形坚果,内含丰富淀粉,是的饲料制作材料。我国的红椎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生长速度快。红椎喜潮湿的气候环境,适应于红壤、砖红壤和黄壤等酸性较强的土壤,不适应石灰岩碱性土壤、砂质土、贫瘠的石砾土、土层薄的重壤土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但在较为贫瘠的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并起到改善土壤的作用。因此,在种植红椎时,应选择光照充足、降水较充沛的迎风坡,这样有利于加快其生长速度,充分红椎木材的质量。
红椎,又称红黎、赤黎、黎木、刺栲等,属壳斗科,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1.5米,当年生枝紫褐色,纤细,与叶柄及花序轴相同。从地理位置上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500m,以低山丘陵为主,由南向北分布海拔逐渐降低。红椎适宜种植在温度、湿度都较高、降水量丰富的季风性气候,气温18~22度为适宜。红椎适宜的地质条件为由变质岩、花岗岩、沙页岩等母岩发育而成的、土层厚度大于80cm的、排水性良好、pH值在2.0~6.0之间的酸性土壤。红椎属于优良的速生树种,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其年内的生长速度较慢,5年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到后期可达到18m以内的树高,属于可经营性的人造林树种。红锥长到10年左右开始开花结实,20年进入盛果期。4~5月开花,果实11月中旬至12月初成熟,可此时采种。在红椎生长的初期中,做好红椎林的育苗管护能够确保其存活率,并且能够使得这个红椎的生长性状保持良好的状态。而采用营养袋育苗有利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幼林生长,不受造林季节限制,缩短育苗时间,节约种子、圃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红椎种子的采集要挑选在红椎林中向阳的、树干通直、性状良好、无病虫害健康状况良好的树种作为采种母树,在每年果实成熟的11-12月份之间,采用呈现黑褐色的、光滑、大粒的坚果作为的种子。对于所采集回来的种子要能够展开对病虫的消杀和预防处置,种子中主要虫害为象鼻虫,可以通过敌敌畏进行消杀,也可以通过用温度45~60度的热水将种子浸泡15min的方式处理。其次是对于消毒后的种子进行阴干,采用沙藏的方式,先在室内铺一层可用手抓成团的湿沙,然后一层种子一层沙的方式层层堆放,确保厚度达到7cm左右。后是将贮藏好的种子放置在通风性良好的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