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一为混合投放 + 垃圾桶接受 + 固(站)收集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许多城市或乡镇被采用,由于垃圾被混合投放,导致后续的综合利用较困难。固(站)收集较大地方便了其周边地区居民或单位的垃圾投放。我国各地较多利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型号垃圾桶,但这种垃圾桶只能与流动收集垃圾车配合,不便于运输至固定收集点(站)内进行卸料,现主要是通过人力小车或电动小车解决垃圾源与收集站之间的运输问题。这种小车不与垃圾桶配套,由环卫工人将垃圾桶内垃圾卸入小车,再运输到固定收集站内。因此存在着系统中部分设备不匹配的问题。
混合投放 + 垃圾桶接收 + 流动收集车收集模式。这种收集模式的作业过程方便、快捷,而且各种设备匹配较好,也是国内主要使用的收集模式。但也存在诸如对收集点的交通要求,和作业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一般的收集车都要求收集点靠近道路,方便收集,但城内一些较老的街区道路狭窄,不方便大型收集车进出作业;而且收集车载作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扬尘、垃圾飞扬、压缩噪音和车辆运作噪音等问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导则》要求: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封闭式垃圾桶或可移动式垃圾容器;在居民区应设固定的桶装废弃物存放点;在城市街道两侧应设流动性的桶装废弃物投放点。
垃圾分类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有效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环境污染,还能显著提高资源回收率。通过分类收集,有毒有害垃圾进入填埋场或焚烧厂的数量得以减少,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同时,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开处理,不仅有助于节约新资源,还能减少废物的产生。
垃圾分类亭的作用也十分显著。它按照国家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确保各类垃圾得到妥善处理。此外,许多垃圾分类亭还充当着环保宣传教育的角色,通过张贴环保标语、宣传海报等方式,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一些的垃圾分类亭还配备了监控设备,可以对不按规定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垃圾分类制度的严格执行。这一举措无疑增强了垃圾分类的监管力度,推动了环保行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