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荷还是森林中的防火卫士。木荷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防火树种之一,适生性强,生长迅速,树冠浓密紧凑,叶片质地坚韧厚实,含水量大,油脂含量少,着火点高,不易燃烧。木荷能抑制其他植物在其树下生长,形成空地,可从低处阻隔山火。当木荷的生物防火林带郁闭后,便会形成一道浓密的林墙,影响气流通过。当山林大火向林带冲击时,木荷生物防火林带便能削弱火势,并且阻止山林树冠大火的蔓延,还能截住地面火推进,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理想树种。以木荷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现已遍布南方各省区,绵延山脊和山脚的防火林带,构建了数十万公里网络交错的生物防火万里长城。
《本草》中这样描述木荷,性味:辛、温,可外用捣敷,治疗疔疮和无名肿毒,具有以毒攻毒的功效,拥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用材树种研究组研究发现,木荷树皮可能存在的毒性物质为三萜皂苷、木脂素苷等,这些物质对冷血动物和某些昆虫如蛙、鱼等毒性大,故可用来毒杀鱼类和农作物的害虫,而人直接食用中毒不多见。研究组现已分离得到8个单体,有望作为生物农药来开发。此外,木荷树皮和树叶含鞣质,也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木荷栽培容易,造林成活率高,速生丰产性显著,林分结构稳定,是一种多用途,多功能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广为南方各省区重视和喜爱,在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和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木荷因具有优化林分结构、改良土壤肥力等多种优良特性,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是我国重要的防火、绿化和用材树种。近年来,由于市场对木荷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引起木荷人工林的过度开发,加之粗放的木荷人工林经营模式,导致木荷林产量不断下降。此外,由于我国南方土壤普遍缺磷,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很低。磷元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三大营养元素之一,磷素供应不足使木荷生长代谢过程受阻,造成木荷品质变差、林分产量降低,严重限制木荷人工林的发展规模。因此,提高木荷林的产量和品质,解决木荷林低产低效问题,尤其是低磷环境对木荷生长的制约,是目前木荷人工林经营过程中面临大的挑战。
造林防火林带一般沿山脊、山坡、山脚田边延伸,线长面窄,地况复杂,不便用炼山清理林地,可用化学除草剂灭草后挖穴营造防火林带。用草甘膦除草剂,灭除旧防火道上的杂草,8个月后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已无药害,木荷成活率可达95%以上。新造防火林带可与造林同步进行,一般为块状整地,挖穴规格50厘米×40厘米×30厘米,株行距1.5米×1.5米或1.5米×1.2米,初植密度每亩300株左右。造林苗木应选择Ⅰ级苗栽植,造林季节以大寒至立春苗木萌芽前佳。栽植时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不伤根、不伤皮,根舒、打紧、栽直等。木荷速生期较早,造林后应加强抚育管理,年每年垦复2-3次,此后视林带生长情况,每年抚育1-2次,直至郁闭。每年或隔年在防火紧要期前清除林下凋落物等危险可燃物。营造木荷防火林带不仅投资少、受益长,而且是一举多得保护森林的长远战略措施。
木荷喜光,幼年稍耐庇荫。适应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22℃。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酸性土如红壤、红黄壤、黄壤上均可生长,但以在肥厚、湿润、疏松的沙壤土生长良好。
一年生苗高30-5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造林地宜选土壤比较深厚的山坡中部以下地带。木荷易天然下种更新。萌芽力强,也可萌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