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泥、砂(细骨料)、石子(粗骨料)、矿物参合料、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一定比例的水拌制而成。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1900~2500kg/m3,是由天然砂、石作骨料制成的。当构件的配筋率小于钢筋混凝土中纵向受力钢筋小配筋百分率时,应视为素混凝土结构。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却很低,故一般在以受压为主的结构构件中采用,如柱墩、基础墙等。
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有几种
答: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有:用统计方法和非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又分一、二,但一、二适用的条件不同,一、适用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二、适用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
一、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1.2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3组试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mƒcu≥ƒcu,k+0.7σ0(5.1.2—1)
ƒcu,min≥ƒcu,k-0.7σ0(5.1.2—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c20时,其强度小值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ƒcu,min≥0.85ƒcu,k(5.1.2—4)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其强度小值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ƒcu,min≥0.90ƒcu,k(5.1.2—5)
二、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1.3当样本容量不少于10组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要求:
mƒcu≥ƒcu,k+λ1●sƒcu(5.1.3—1)
ƒcu,min≥λ2●ƒcu,k(5.1.3—2)
当检验批混凝土强度标淮差sƒcu计算值小于2.5n/mm²时,应取2.5n/mm²。
λ1、λ2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表5.1.3选。
三、非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2.2当样本容量小于10组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要求:
mƒcu≥+λ3●ƒcu,k(5.2.2—1)
ƒcu,min≥λ4●ƒcu,k(5.2.2—2)
λ4取0.95。混凝土强度等级<c60,λ3取1.15,≥c60,λ3取1.10。
混凝土在荷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称为徐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凝胶体的粘性流动和滑移.加荷早期的徐变增加较快,后期减缓,混凝土在卸荷后,一部分变形瞬间恢复,这一变形小于初加荷时产生的弹塑性变形.在卸荷后一定时间内,变形还会缓慢恢复一部分,称为徐变恢复.后残留部分的变形称为残余变形.混凝土的徐变一般可达300×10-6~1500×10-6m/m.
混凝土的徐变在不同结构物中有不同的作用.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能消除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减弱混凝土的开裂现象.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徐变使预应力损失大大增加,这是极其不利的.因此预应力结构一般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减小徐变及预应力损失.
影响混凝土徐变变形的因素主要有:①水泥用量越大(水灰比一定时),徐变越大.②W/C越小,徐变越小.③龄期长、结构致密、强度高,则徐变小.④骨料用量多,弹性模量高,级配好,大粒径大,则徐变小.⑤应力水平越高,徐变越大.此外还与试验时的应力种类、试件尺寸、温度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