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器材中用于生产酸碱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橡胶工业利用其与明矾、碳酸氢钠发孔剂配合起均匀发孔的作用用于橡胶、海棉生产。
1791年,法国化学家尼古拉斯·勒布朗(Nicolas Leblanc)制备出碳酸钠,为碳酸氢钠的合成奠定了基础。1801年,德国药理学家瓦伦汀·罗斯(Valentin Rose the Younger)报道了碳酸氢钠的发现。
1942年,中国化工侯德榜在索尔维工艺的基础上发明了联合制碱法。除了从天然开采的矿物中提取外,世界上大部分工业生产的碳酸氢钠都受到索尔维方法的影响
碳酸氢钠是白色晶体,或不透明单斜晶系细微结晶,无臭、味微咸而性凉,易溶于水及甘油,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溶解度为7.8g(18℃)、16.0g(60 ℃),密度2.20g/cm3,比重为2.208,折射率为α:1.465;β:1.498;γ:1.504,标准熵24.4J/(mol·K),生成热229.3kJ/mol,溶解热4.33kJ/mol,比热容(Cp)20.89J/(mol·°C)(22°C)。
在食品加工中,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疏松剂,用于生产饼干、面包等,但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食品碱度过大而导致风味变劣,色泽黄褐。是汽水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可与明矾复合为碱性发酵粉,也可与纯碱复合为民用石碱;还可用作黄油保存剂。在蔬菜加工中可用作果蔬护色剂。在洗涤果蔬时添加约0.1%~0.2%的碳酸氢钠可使绿色稳定。碳酸氢钠用作果蔬处理剂时,通过对果蔬煮漂,可使果蔬的pH值升高,蛋白质的持水性提高,促进食品组织细胞软化,使涩味成分溶出。此外对羊奶有去膻作用,使用量为0.001%~0.002%。
碳酸氢钠可作为制药的原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代谢性酸中毒,也可碱化尿液以预防尿酸性肾结石。也可减少磺胺药的肾毒性,及急性溶血时防止血红蛋白沉积在肾小管,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静脉滴注对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但禁用于吞食强酸中毒时的洗胃,且大量注射、存在肾功能不全或长期应用时,可出现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疼痛、异常疲倦虚弱、呼吸减慢、口内异味、尿频、尿急、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