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苗
采集完红椎树果实后就需要进行育苗工作,一般在采集完种子后第2年的4—6月开始统一育苗。育苗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选择红椎树下的新土,以提高红椎幼苗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同时还需严格把握疏密程度,每667 m2按照3万株的标准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育苗工作。在育苗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红椎树根系的菌根情况,若一年后幼苗枝叶茂盛时没有菌根生长出来,说明培苗失败。此外,红椎不喜阳光直射,在培苗时应其强光照射的透光度低于20%,为红椎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红椎林的种植具有的商业价值,因其自身具有驱蚊性和耐腐性,吸引了很多开发商将红椎林改造为避暑山庄和旅游胜地,给红椎林种植地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加大对红椎林育种和造林技术的研究,在红椎林原有种植管理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发展红椎树附加产业并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红椎树是比较昂贵的树木,其树木成形后是用来做家具的木材,像比较好的门窗,和船舶都是用的红椎木制造成的。不仅如此,红椎树结的果实因为含有丰富的淀粉,营养价值颇高,还可以用来食用。可是红椎木的生长过程比较缓慢,一颗的红椎树从育苗到生长成形,大概需要25年的时光。因此从红椎树幼苗的时候就要精心呵护栽培,那么红椎树该如何育苗呢?
红锥主要分布于华南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的南部地区,相当于北纬18º30´~25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年均温20~22ºC地区常见,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树种。幼龄较耐荫,林中幼苗与各级高度的幼树普遍。在土层深厚、疏松、较肥湿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红锥速生,在适生的气候范围和中等立地条件,树高年生长可达1m以上,胸径1cm,材积年生长可达15平方米/公顷;荫生长,干基或板状根基具“根出条”特性,能长成立根系的个体,完全不同于从伐桩上长出的荫芽条。这种“根出条”无性繁殖方式,使红锥始终维持多维空间的生态位。这对红锥人工培育有重要实践意义。同时,红锥凋落物量多,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很大,为华南丘陵地区与松、杉或其他阔叶树混交造林的上选树种。
红椎芽苗的移植。移栽芽苗要等到芽苗出土4cm左右才可展开。移栽中要确保芽苗的根系的完整性,并且要用浓度为千分之三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在移栽前将苗床淋湿,然后将芽苗点播到营养袋内,每袋1棵。并且将移栽到营养袋内的红椎芽苗进行遮光网保湿防晒,避免水分蒸发过快,影响红椎木生长。
在分床炼苗2次左右后红椎幼苗即可出圃。此时出圃的幼苗的根系较为发达,苗木高度为35~40cm,高径比超过100:1.5,长势良好、芽顶饱满,且不存在病苗等现象。种植时间选择春节前后,雨后泥土湿润之时佳。移栽过程中注意把营养袋去除,确保营养土团完整,根系未受损伤。 种植后一个月应检查植株存活情况,若有死苗,及时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