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清玉器的制作代表了封建时代的高水平,其中乾隆时期的技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这一时期的言廷玉器,真正传世的并不多,成为玉器史上一个里程碑。即使不够的拍品在拍卖会上都能拍出近千万的,说明乾隆玉作魅力不减。
因为高古玉在市场上不能随意流通,其行情远远不及明清玉器。在拍场上,虽然一部分高古玉也售价不菲,早在2000年,北京翰海以264万元拍出红山文化兽形珏,创造当时国内玉器拍品价格之;2009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中,一件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以82.5万英镑的成交价跻身汉代玉器拍卖的高纪录。
乾隆皇帝极力推崇玉,不仅热衷于赏玩珍藏,还令宫廷造办处不断创新雕琢工艺,在仿古器皿、人物花鸟、文房用具、山子盆景等种类上达到了的境界,也日渐成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如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阿兰·哈特曼及夫人西蒙·哈特曼重要玉器珍藏”专场中,成交前20名中有18件是乾隆时期玉器作品,其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雕上方山角杯, 以超过1199万元的价格缔造白玉杯的世界拍卖纪录。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琮
成交价37.5万港元
青绿色玉料,局部有黄白沁斑。整体造型内圆外方,中心有圆孔,上下相通,外部以横线截成两节,每节均以四琮角刻人面纹,以棱为人面部的中心线,琢刻简化眼鼻。
西汉或以后 白玉雕螭纹璏
成交价:68.75万港元
玉质白色泛青,局部微呈棕褐色。剑璏是嵌饰于剑鞘上的饰物,此玉璏上镂雕回首螭纹,下方有一长方形,尾端粗而回卷。整体形态生动活泼,抛光精细。
战国/汉 青玉雕龙形佩一对
成交价:52.5万港元
玉质青绿色,器表轻微有白化现象,呈弧形弯曲。双面雕刻,一端为龙首,龙首上刻菱形眼睛,翘鼻,张口,上方有后扬的鬃毛,龙身饰以密集的云纹,为常见于战国时期的纹饰,时代特色,末端平齐而不作锥状。整体纹饰排列工整,制作严谨,是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