扦插繁殖:扦插一般在3-5月进行,剪取15-20厘米长的插穗,将插穗的下切口削成斜面,切口应平滑,先用木棒按5-8厘米株行距插孔,再将插穗插深4-6厘米,按实后浇一次透水,床土可10天浇灌一次并浇透,扦插成活率达80%以上。
该种的特征变异较大。分布于中国东部(内蒙古)者:瘦果宽椭圆形,肋不明显,不扭转或微扭转,每肋通常3行刺;刺稠密,较细,易脆。分布于中国西部(新疆)者:瘦果窄椭圆形,肋较明显,不扭转、微扭转至扭转;每肋刺2行,往往较稀疏,少数稍密,基部有时稍扩大沙拐枣。产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标本,其瘦果近于内蒙古植株的特征,但刺较稀疏,质较硬,每肋刺2行,肋中部凸起,似乎是刺3行与2行的过渡特征。郝景盛于1934年根据采自内蒙古的标本,建立了Calligonum dielsianum Hao,他指出该新种与该种相近,其主要区别是:果实每肋刺2行;幼枝有腺毛。《中国植物志》编委们研究了此模式标本和原描述,发现幼枝发霉,不是腺毛;产内蒙古的植株中,某些果实肋也同时具有2行刺,为个体变异,故归并。A. Los. 根据Г. Н. Потанип1877年在新疆哈密一带所采的标本,建立的C. potanini A. Los.,它与该种的区别是:果刺2行;果肋极扭转。此均为该种的特征,也予以归并。
早熟的沙拐枣
早熟和子孙万千,是大多数荒漠植物的生存策略。一棵当年栽植的沙拐枣,从种子发芽开始算起,也就是一年半时间,已经花枝招展,果实累累的样子了。这样的表现,才能在严酷的荒漠环境里繁衍生息不绝,也能弥补自身寿命不长的缺憾。
沙拐枣种子对水气调节敏感.发芽试验以沙床为好.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50,恒温35℃发芽率高.光照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经剪果角和切子叶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可分别比对照提高20.3%和18.4%,效果理想.初次计数以3天,末次计数以14天为宜.
不同种子预处理对10种沙拐枣植物萌发的影响
为了确定沙拐枣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及优播前预处理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10种沙拐枣植物的种子进行了磨砺、硫酸和热水浸泡、冷藏、种子浸出液处理,然后进行发芽实验研究.萌发实验的结果表明,10种沙拐枣植物对于不同的种子预处理,均表现出相似的萌发反应.磨砺、硫酸浸泡和冷藏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明显地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种子浸出液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均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能增强种子的休眠.冷藏处理具有打破有活力的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但它与热水浸泡处理一样,对有活力种子表现出一定的致死作用.沙拐枣植物的萌发模式在不同种子预处理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机械磨擦和硫酸处理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率及发芽势.泡果沙拐枣(Calligonum junceum)在本项实验中表现出很强的萌发能力.
以系统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河西走廊沙拐枣天然分布区的7个群体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千粒重等4个种子表型性状进行了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了表型变异及规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种子长外,其余各种子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为:8.21%,11.25%,13.08%,15.98%;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千粒重之间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种子千粒重与各地理生态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性,种子长宽比与温度相关显著.
沙枣树种子怎么种植?栽种沙枣种子时,可以选择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土质较为疏松的沙壤土作为栽种土壤,同时在栽种前需要将沙枣种子浸泡在清水中,帮助种子尽快的发芽,然后在种子发芽后将其播撒在土壤中,使用适量的细土掩埋。
沙枣树的种植方法的解答。
1.沙枣树可播种来育苗,选择优良品质好的种子,提前用温水浸泡2-3天,捞出后用4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之后保湿催芽,种子露白后均匀播种下去,覆盖土壤等小苗长出。
2.确定好种植位置,选在向阳背风处,等小苗长到50-60厘米时就可以移栽种植,种植后覆土浇透水。
3.后期注意好管理方法。
沙枣树苗的种植方式
培种育苗
沙枣的苗种播种方法有几种,如果是冬季开始的一般是将种子清理干净,然后埋入沙子里面,在沙子上面浇上水,等起过冬后的自然发芽,水量要淋湿覆盖的沙子的表层的20厘米左右。如果是春播或秋播的种子可以先用温水浸泡1-2天,然后将其混合一定量的牲畜粪便浇上水,促进其发芽。育苗的土地平整成条垄状,这样有助于苗种的管理,每垄之间留出一个人宽的距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