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紫砂壶造型式样的变化也体现了制陶人勇于求变的设计思想。比如前面提到的康熙年间的陈鸣远,他力变明末的筋纹器形,从寻常生活寻找创作思 路,以自然形体人壶,了宜兴紫砂壶的一个重要品类“花货”。在清朝的乾隆年间,紫砂壶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筋纹器和花货器形极为丰富,制陶人和参与制陶的文人名士不安于现状,的拓展了紫砂壶的形式和内涵。一方面由于需要在较空阔的壶面上刻画题咏,“光货”类壶型就变得渐趋简单明朗,另一方面造型取 材也更为广泛,制作了取材于自然现象的“却月”、“饮虹”等壶型。了解了明清紫砂壶的特点,对于判断真假壶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的收藏过程中,更要注重购买误区。
清朝初期,几何形器非常流行,筋纹形器和自然器已发展成熟。技巧、善于创新的陈鸣远是其中,与时大彬并称,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争鸣远碟”之誉。以陈鸣远为代表,其制作的茶具和杂件雅玩,线条清晰,轮廊明显,特别是他塑造的自然形态作品,是无人可以比拟的,其到之处在于雕塑装饰、款识书法雅健,作品壶盖有行书“鸣远”印章。深受时人喜爱。至今被视为珍藏。其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其艺术超尘脱俗,其作品表现,精妙绝伦。
清末的紫砂雕刻艺术大师则有沈才田、陈柏亭、陈砚卿、罗兰舫和邵云如等。其中以沈才田和陈柏亭为。还有一位邓奎,字符生,擅长书法篆刻,他曾为上海瞿氏(瞿应绍)到宜兴监制紫砂壶,并加刻花卉和铭记, 署款为“符生”,器底有“符生邓奎监造”或“符生氏造”等篆文方印,但其艺术水平要比“曼生壶”略逊一筹。
清道光·义记款紫泥合菱壶
晚清”柏龄“款紫砂壶
晚清 宜兴紫砂梅花诗文茶壶
徐汉堂 牛盖壶
在紫砂壶造型中大胆运用虚实关系的设计,在当代作品中有代表性的是徐汉棠的菱花提梁壶。可以说这款壶型的提梁所形成的“虚”空间比大彬提梁壶的更大,更空,甚至和“实”的部分不成比例。但由于此壶身筒部分的形体饱满、筋纹刚健,再加上“虚”的部分本身有空灵之感,所以并不让人感觉有什么不协调。可以说这把壶是以实为本,以虚为用的经典。其实,紫砂壶中的虚实结合还不仅仅表现在器型本身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对照上。更有趣味的是有些高明的工艺师通过创造形象的“实”来引起我们观者想象的“虚”,比如我们看到古代工匠在设计鼓架时就别具匠心。他们在鼓下安放着虎豹等猛兽形象,使人听到鼓声同时看到虎豹之形,两方面在脑中虚构结合就产生好象是虎豹在吼叫一样的主观感觉,使整个作品突然有了生气。陈鸣远束柴三友壶上的松鼠,蒋蓉牡丹壶上的蝴蝶,莲花壶上的青蛙,其实就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
这样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当然也是虚实的结合。然而从欣赏者的角度说,如果我们没有活跃的想象力对“实”的形象进行再加工,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审美愉悦。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品以茗壶为代表,其制器物件有光器,又分圆器、方器、筋纹器和花器等不同的造型流派。紫砂器内外一般均不施釉,以质地和肌理为美。紫砂茗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朴实的实用造型,也有奇巧的怪异造型,但总括起来分为以下几类:几何型、花素器、筋纹器及水平壶和茶器等,在紫砂茗壶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中,几类造型的壶都有制造,但每个时期的主流却有所偏重不同的造型,艺术风尚及发展趋势
袁小强制鼎盛四方壶
此壶造型新颖,构思巧妙,是一件艺术气息的砂壶创作。壶身似球体,珠圆玉润;三弯壶流、耳廓把,与壶身相得益彰。压截盖式、宝珠钮。从壶颈处勾画出由粗到细的四根线条,延伸制壶底,构成四足。
整件作品围绕"鼎盛"这一主旨,妙趣横生。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如: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现在鼎的造型主要用来象征吉祥。在家中摆设铜鼎寓意一切将有新的开始。鼎盛,几乎到了极端的盛世,南朝梁国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经典礼章,跨周鞣汉,唐虞之文,其鼎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