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红木罗汉床:兼具自然与实用
中国传统思想总体来说基本上是以儒、道两家作为主线,而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均推崇“”的思想境界。
正所谓好的工艺需要对自然的完全皈依,是在自然的欲望之外的无欲之存在。明式家具既极重视“自然”,又注重“实用”,其规矩的造型呈现自然之趣,生意盎然,但同时又是人们日常起居中的实用之物。
在造型上,明式罗汉床大多严格遵守轴对称的法则,在选材时尽力使左右两腿及围子等的纹理一致,以达到左右对称,即使不是的对称,也力求达到整体的均衡。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皆以线为媒介,凭借线条的粗细轻重、浓淡、刚柔、虚实、长短、穿插等变化来表现对象的节奏韵律及精神,进而传达主观情感。
明代的文人士大夫亦把中国书画艺术中对线的认识加以提炼,融于家具造型之中,从而获得了既变化又统一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律动之美。
明式罗汉床床腿的常见样式有三弯腿(S形曲线)、鼓腿(C形曲线)、直腿(直线)等,足端变化还有马蹄足、卷珠足等。
此外,明式罗汉床的牙板有直牙板、壶门式牙板等变化,或舒展宁静,或婉转流畅。工匠往往顺势雕以卷草等纹样,以富于变化的线形绦环板呈现出清新自然的气息。
红木家具分“全红木”和“部分红木”两种,前者的价格比后者高1.5倍。你可以将桌椅等小件家具翻过来倒置,观察其内部所用的木材与主结构所用的是完全相同还是带有边材。如果完全相同,就是全部使用心材的“全红木家具”,心材偏橘红色、紫红褐色和黑色;如果带有边材,也就是“部分红木家具”,边材偏黄色和灰褐色。
红木家具雕刻始于心,动于行
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被誉为红木家具界的时代,不管在选材方面,在雕刻技术更是,而且还透露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如今的红木家具,虽然在雕刻方面的技术并不是比以前差,但是更多的是机器雕刻,手工雕刻很少,而且雕工在雕刻过程中缺少了传统历史文化的使命感。
影响红木家具雕刻工艺的优劣主要考虑2个方面:
1、底子(浮雕的底平面)清得干净。
2、造型轮廓清晰、流畅,根脚干净。这是指造型与底子接壤处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大致来讲,主要用红木工、紫檀工(乾隆工)、黄花梨工来评价一件产品的雕工。
红木工:清中期以后才大量使用红木,不少红木老木器上出现的雕工横竖线条往往不够直,粗细略显不匀,圆线不够圆顺,底子不太平整,轮廓有走神的,该凸的没凸够,该凹的没到位。大家称这种雕工为“红木工”。
檀工(乾隆工):乾隆朝从上到下全社会对追求至工至美的心劲儿,社会审美评价体系更新,要求一丝不苟。紫檀工(多表现在紫檀木上)一改以往所有细精方面的不足,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因为挑不出一点刀法、造型上的差错与不足,令人不禁怀疑那不是手工所为,是用模具铸造出来的。紫檀工是极为的工艺而非艺术,因为它以严苛的规范操作使工匠在雕刻过程中不出任何差错,使雕刻作品达到相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