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入《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的固废有哪些?
列入《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的废物共16种/类,其中固体废物包括:
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全部环节和收集环节不按危险废物管理。
含铬皮革废碎料用于生产皮件、再生革等,在利用过程不按危废管理。
煤气净化产生的煤焦油满足《煤焦油标准》,且做为原料使用,利用过程不按危废管理。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医疗废物焚烧飞灰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填埋过程不按危废管理。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协同处置过程不按危废管理。
危险废物焚烧处理产生的废金属,用于金属冶炼,利用过程不按危废处理。
利用破碎分选回收废覆铜板、印刷线路板、电路板中金属后的废树脂粉,运输过程运输工具满足防雨、防渗、防遗撒要求,不按危废进行运输;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处置过程不按危废管理。
农药废弃包装物,村镇收集过程不按危废管理。
废弃的含油抹布、劳保用品,混入生活垃圾,不按危废管理。
由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经地县级以上同意,按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转移和处置,转移和处置过程不按危废管理。
废弃电路板,运输过程满足防雨、防渗、防遗撒要求,不按危险废物管理。
19张(含)床位数以下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的收集活动,收集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
感染性废物,按技术规范处理后,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或焚烧处置,处置过程不按危废管理。
四、危废企业的现状
1、随着危废产量的快速增长,我国核准的危废处置产能也不断攀升,与产生的危废量相比,当前实际危废处置能力仍有较大缺口。现在从各省发放的许可处理能力来看,与各省总危废产量基本达到平衡,但很多许可证还是闲置或者实际处理能力并没有达到许可的处理能力,而实际处理能力又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可能没有收到那么多危废的量或运营管控不好,导致实际运营天数低于设计运营天数,这就导致危废处置企业的实际负荷率不高。因此,如果拿危废实际的产生量和实际处理量相比,处置能力仍存在很大缺口。
2、有些地方由于危废处置企业的资质与当地的危废收储结构难以高度匹配,导致产能结构与处置需求不匹配,产能利用率低,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危险废物处置资源紧缺。
3、在运产能利用率低,有效供给。部分企业拥有危废经营许可证却无实际经营能力,可能原因包括:产能在处理种类上错配;核准的种类和地区匹配差异导致危废处理仍有缺口;项目环评建设周期长,尚在建设中;工艺技术不达标,需要通过技改才能释放产能。虽然核准规模远超危废产量,由于产能利用率不足,危废处理仍有较大缺口,许可证容量错配问题严重。
4、由于不同省份间危废跨区域转让审批较为严格,导致各省的危废处置供需格局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危废处置产能存在较大缺口,如江苏、内蒙古、山东、湖南、浙江、广东、山东等地。
危废的处置需求与工业生产、国民环保意识直接相关。经济和工业发展带来产废量自然增长的同时,日益趋严的环保督察也是产废量增长的一大驱动力。短期来看,环保督查、清废行动、全国污染源普查等,均使大量违规贮存危废回归合法处置,促进危废处置存量隐性需求释放;长期来看,排污许可制度、环保税及规范化管理考核等,将形成常态化政策性制度,危废瞒报、漏报行为减少,非法转移和倾倒途径被切断,危废处置途径的合法化促使危废增量将较以前年度出现大幅增长,危汇网预计危险废物处置行业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和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