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电极损耗大,加工速度也比紫铜慢,但放电时短路少,加工稳定。在火花机成形加工中一般不使用黄铜电极,但低速走丝线切割加工中仍使用。钢作为电极材料,机械加工性好,但加工稳定性较差,在钢冲模等加工中,加工速度为紫铜的1/3~1/2,电极损耗比为15%~20%,不能实现低损耗。
电火花加工电极材料应具备以下基本性能要求:
1:高熔点,工具电极材料的熔点越高,电极损耗相对越小。
2:良好的导热性,可使放电产生的热量快速扩散,使加工介质的绝缘性能快速恢复,抑制拉弧烧伤现象的产生。
3:良好的导电性,易于产生电离,满足放电基本条件。
4: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电极尺寸能保持稳定,确保加工精度。
5:良好的力学性能,易于加工和具有较好的变形抗力。
铜公一般分为粗公,幼(精)公两种,也有分为大粗公,中粗公,幼公三种,视残余量决定。通常大粗公放电间隙为单边-0.3至-0.5,中粗公单边-0.15至-0.3,幼公-0.05至-0.1。
拆铜公的几点要素:
1:铜公的有效部分,考虑是否可以延长,以弥补已加工掉的火花位,火花加工时是否可以直移不用旋转,同时考虑铜公是否需要辅助面以摒弃太薄,太尖,太小的做法等等。
2:避空位。通常取3-5mm,但很多时候不一定,应按实际情况定,主要一个目的就是火花加工时不会与工件有干涉,同时避空位也关系到编程时的用刀。
铜公本身的灵活性不象模具,对模具来说产品某一部分造型只能在某块材料上完全加工出来,不管加工难度与否,一个产品如果只加工一个铜公,有加工不到的盲区或是很难加工的地方,可以把盲区和难加工的部分分解成容易加工的若干个铜公,也就是把整体拆分成若干小铜公,只要这几部分拼接起来能够把产品造型全部包含即可。
铜公成型部位拆分,一般通过抽取面或求差求得大概形状,再通过后续编辑得到铜公成型部位结构。成型部位拆分需要注意,能延伸的尽量延伸,但要避免干涉,并拆分铜公能够有效成型出需要的部位。
拆分铜公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大致要遵循;以下8条原则:
1、要充分考虑产品外观的要求,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
2、要分出大胶位和小胶位铜公的放电差异;
3、要充分考虑和评估铜公加工的难易程度,使铜公的加工在本公司切实、可行;
4、要充分考虑和区分开各铜公、各部位的加工精度要求,避免一味地追求高标准,做好各种不同类型加工设备的协调使用;
5、要尽量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成本是模具加工重要的指标,只用拆分铜公合理,才能创造大的经济效益;
6、要充分考虑加工工序的安排及影响。只有工序安排合理,才能使整套模具的生产好、快、省;
7、要充分平衡各加工工序及总的加工速度。对整套模具而言,要把定模、动模、滑块、斜推杆、镶件等部位的铜公都考虑进去,进行全局的平衡进行拆分;
8、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加工过程中的人为误差。
拆分后能够加工,有时整体铜公加工困难,有加工不到的死角,或者是不好加工,所需刀具太长或太小,就可以考虑多拆一个铜公,有时局部需要清角铜公,这种铜公的加工并不困难,但一定要搞清楚打火花时的偏数及校表基准,散铜公。数控加工时,无法直接将模具型芯中画圈的部位直接加工出来,也很难设计加工一个铜公进行电火花加工,将铜公拆后,铜公的加工就便利很多。
拆好的铜公要套进工件中仔细检查是否干涉,近似和对称的铜公要检查是否拆分 合理,平移或旋转出来的铜公要检查平移距离和旋转中心点是否正确。常常由产品外观要求决定粗、精铜公。有时为节省铜料,铜公打完后,将铜公的整体曲面想下降低设计,精铣削铜公后,再进行电火花精加工。模具的狭窄及深腔部位,刀具粗加工不到的地方往往要局部或整体做粗、精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