凳子对 汉族人来说是“ 舶来品”。 东汉末年,西北民族进入 中原,一种名叫“ 方凳”的高型 坐具随之流入。这种凳子尺寸不等,大的约两尺见方,小的也有一尺。虽然外貌总体看来不过就是“长方形”凳子,但样式变化却让人感到“静中有动”,比如明代方凳,有的是一色木制,有的则在凳面镶嵌大理石,还有的采用丝绳、藤条编织软芯,这是考虑到炎炎夏日坐起来清爽宜人。方凳可以与方几、方桌搭配使用,在古代众多家具中十分重要。
据文籍记载,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这些图像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了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区别。五代至两宋时期的家具大体保留着唐代遗风,只是高型家具较前更加普及了。
凳子通常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并且无底模型易于存放在桌子或柜台下面。相比之下,椅子需要占用更多空间,因此如果你在有限的房间里工作,使用凳子会比使用椅子更为方便。
凳子由于没有靠背,因此坐起来不太舒服,只适合偶尔或短期使用。椅子拥有更多的结构,靠背能够给腰部提供足够的支撑,它能让你长时间的保持一定的舒适感,适合长时间使用。
皮质实木椅子不可水洗,清洁时,用清水浸湿毛巾,拧干后抹去椅子表面的尘埃以及污垢,再用护理剂轻擦表面一至两遍,这样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使污垢不易深入毛孔,便于以后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