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雪浪石的时候,要重视以下几点:
挑毛病:几块斑纹形状都符合心意的石头,再看看石头的瑕疵。泰山石表面粗糙,极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毁,首要调查是否存在裂纹,尤其是在石筋(斑纹色带边际)处。
看四周:石看三面,一方面是看周边是否有瑕疵,首要还是能否有石商没有发现的图画,究竟每个人鉴赏水平不一样;看四周,还要倒过来看,我曾经在石商处发现一块摆放的石头,正看斑纹一般,石商要价很低,但倒过来发现是一个吉利汉字,不动声色决断拿下。
泰山石多见不规则卵形石,结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对比色调强烈,备阳刚豪放气概。色彩古朴如中国水墨画的清高淡雅,尤其山水景观石格外。由于粗犷,泰山石在适当的视觉距离更显现出中国画大写意的神韵。
雪浪石及泰山石是泰山母亲的子孙,博得观赏大雅之名,实得益于母体泰山在民族中的神山地位。炎黄先民在泰山布灵石,焚柴草,行祭礼,是属原始的灵石崇拜。千来,上至天子权贵,下到乡民游子,他们立泰山石行封禅大典,压泰山石乞子求福,供泰山石膜拜神灵,取泰山石为基作台,以泰山石镇斋镇馆等,于是乎逐渐将对泰山的崇拜信仰与泰山的赏识文化自然联合起来。
雪浪石,产于河北省定州市、曲阳县、阜平雪浪谷等地。雪浪石质地坚润,黑地白脉,纹理清晰,底色为黑、灰黑色,原石裸露的部分常呈黄褐色,白色的纹络如雪花均匀撒于石上。雪浪石质地坚润,黑地白脉,纹理清晰。底色为黑、灰黑色,原石裸露的部分常呈黄褐色,白色的纹络如雪花匀撒于石上,清晰而不张扬,有些石上则有着明快的白色花纹,形似溪水瀑泉、浪涌雪沫,亦如幅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雪浪石储量较丰富,体量大者几吨、几十吨,可作园林景观石,小者几公斤,可供赏玩。"雪浪"之名源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
雪浪石名称的历史来源?宋代名石"雪浪石":高76厘米,宽80厘米,底围196厘米,现置于定州市"雪浪亭"中,全石晶莹黑亮,黑中显缕缕白浪,仿佛浪涌雪沫,颇具动感。
宋·杜绾《云林石谱》雪浪石:“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土中出石,色灰黑,燥而无声,混然成质,其纹多白脉笼络,如披麻旋绕委曲之势。东坡顷帅中山,置一石于燕处,曰之为雪浪石。”
先欣赏几组雪浪石的石材现场图片:
看到图片里的这些石材,
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在当下流行的新中式景观中经常会见到,
甚至成了这类景观的标配,
少了它,你都不好意思说是新中式。
这么炙手可热的景观新宠,
到底是何方神物?
今天明石石业的小明就带您一起扒一扒它的来龙去脉~~
龙从云,虎从风,
雪浪石携云龙之纹傲视群雄,
悄然成为园林石材的新贵,
用一种与生俱来的大气磅礴征服了所有的园林人。
雪浪石的历史探寻篇
雪浪石系出,
与五岳之尊的泰山石同起一脉同源同宗。
宋代地质学家杜绾说:
“中山府土中出石,灰黑,燥而无声,温然成质,
其纹多白脉笼络,如披麻旋绕委曲之势”。
公元1093年,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时,
巡视太行得一奇石,
但见黑质白脉,文如飞雪浪涌,
酷似当时两位蜀地画家孙位、孙知微所画的“石涧奔流,
尽水之变”的雪浪图,遂诗性大发,
咏出“雪浪石”诗二首,
其中“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等佳句成为后代赏石家们评判雪浪石高下的圭臬。
台阶汀步
所到之处烟雨朦胧!
雪浪石表达了无尽美景无尽寓意。
千年蕴涵的内敛之美再次释放的,
难怪颇受设计师的喜爱,
全国各地的地产及景观设计师纷沓而来,
寻寻觅觅,
只为寻得心中那一块的石头。
雪浪石的风韵自古及今流传千载。
虽然与泰山石同形,却没有泰山石的刻板;
受东坡名流追捧也未养出太湖石的高冷;
得帝王赏识依旧肯与人做台阶踏石。
历尽千年的烟霞,
我们看见的依然是她的尊荣华贵和她的宠辱不惊。
今天的探寻至此就告一段落了,
从矿山到采石场到加工场到景观区,
每一处都有石材人的身影。
没有这些人也就没有雪浪石的华美,
我们的探寻之旅也无从谈起。
让我们向这些辛劳的石材人致敬,
以此结束我们的雪浪石寻根之旅。
问祖寻根虽然结束,但雪浪石的美丽依旧延续!
近年来,私家别墅庭院、会所等场所的景观修造中,更多地引入了景观切片石的应用。其尺寸大小易掌控,重量轻,通过散置或群置便于结合现代简约理念,形成别具一格的峰峦画卷。景观切片石对选材有讲究,切片石对于石材的硬度、质地和肌理要求较高,园林景观中,以泰山石和雪浪石切片应用效果比较好。对场地要求无限制,通过设计置石易于成景。符合现代审美趣味,小空间也能营造出高品味的景观氛围。
切片石:在园林景观中常用在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等造山场所。或峰或峦,通过造山者的艺术理念,使得单一维度上的景致变成多个维度空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简练,纯粹,如字如画。少了一点真山的粗犷,多了一份书画意境的秀气。与时下流行的简约景致很搭。小重峦的组合,寻求形态的多样化,空间上起到拉伸景深的作用。其天然的肌理,经过切片打磨,隐现于表,峰峦叠嶂,犹如一幅立体的泼墨山水画卷,让人驻足浮想,意犹未尽。
“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雅”,以自然山石为主景的庭院,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假山瀑布、小桥流水、亭廊花架、树木花草与建筑等共同构筑出和谐舒适的环境空间。
一、庭院假山
庭院假山以自然的山石为蓝本,用天然的山石叠砌出微型“真山”,浓缩了大自然的神韵和精华,使人从中领略到自然山水的意境。
1、营造假山的天然石材
营造假山的天然石材有太湖石、英石、斧劈石、石笋石、千层石、龟纹石等。
太湖石:中国四大传统名石之一,产于太湖地区,亦称洞庭石。太湖石有水旱两种,“旱太湖”产于湖周围山地,枯而不润,棱角粗犷,特有婉转之美;“水太湖”产于水中,因长期受波涛冲击,年代久远,多成孔穴,面面玲珑,十分稀贵。
英石:始产于广东英德,故又称英德石。石质坚而润,以灰英石多见,色泽呈灰青色,面多皱多棱,“瘦、皱、漏、透”四字简练地描述了石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