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把商品装到汽车或铁路货车上,或把商品送往仓库进行保管时,应当考虑合理取卸,或出库的方便。所以某一次的装卸作业,某一个装卸动作,有必要考虑下一步的装卸而有计划地进行。要使一系列的装卸作业顺利地进行,作业动作的顺序、作业动作的组合或装卸机械的选择及运用是很重要的。
物流过程中,常须将暂时存放的物品,再次搬运。从便于经常发生的搬运作业考虑,物品的堆放方法是很重要的,这种使于移动的程度,被称之为"搬运灵活性". 衡量商品堆存形态的"搬运灵活性",用灵活性指数表示。一般将灵活性指数分为五个等级,即:散堆于地面上为o级;装入箱内为1级;装在货盘或垫板上为2 级;装在车台上为3级;装在输送带上为4级。
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要从运输、储存、保管、包装与装卸的关系来考虑。装卸要适合运输、储存保管的规模,即装卸要起着支持并提高运输、储存保管能力、效率的作用,而不是起阻碍的作用。对于商品的包装来说也是一样的,过去是以装卸为前提进行的"包装,要运进许多不必要的包装材料,采用集合包装,不仅可以减少包装材料,同时也省去了许多徒劳的运输。
装卸搬运活动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方面,物流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同一环节不同活动之间,都是以装卸作业有机结合起来的,从而使物品在各环节、各种活动中处于连续运动或所谓流动;另一方面,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之所以能联合运输,也是由于装卸搬运才使其形成。在生产领域中,装卸搬运作业已成为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直接生产的保障系统,从而形成装卸搬运系统。由此可见,装卸搬运是物流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全部物流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确定装卸任务量。根据物流计划、经济合同、装卸作业不均衡程度、装卸次数、装、卸车时限等,来确定作业现场年度、季度、月、旬、日平均装卸任务量。装卸任务量有事先确定的因素,也有临时变动的可能。因此,要合理地运用装卸设备,就把计划任务量与实际装卸作业量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到低水平。同时,装卸作业组织工作还要把装卸作业的物资对象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指标以及搬运距离尽可能地做出详细的规划。
在装卸搬运作业过程中,根据不同物料的种类、性质、形状、重量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装卸作业方式。处理物料装卸搬运的方法有三种形式:普通包装的物料逐个进行装卸,叫做“分块处理”;将颗料状物资不加小包装而原样装卸,叫做“散装处理”;将物料以托盘、集装箱、集装袋为单位进行组合后进行装卸,叫做“集装处理”。对于包装的物料,尽可能进行“集装处理”,实现单元化装卸搬运,可以充分利用机械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