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花卉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亮生在报告中,分享了睡莲花色花香的研究进展。他说,睡莲花色艳丽、花香浓郁,具有丰富的花色花香多样性。在种质资源水平上,对热带睡莲和耐寒睡莲两个生态型睡莲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热带睡莲花色花香比耐寒睡莲更丰富,其花青素苷组成和含量差异显著,热带睡莲花色形成存在黄酮和黄酮醇同存的辅助色素效应。花瓣中的类黄酮糖基转移酶基因及其转录调控,可能是形成热带睡莲蓝色花色的关键。
热带睡莲花色艳丽、香气浓郁、花期长,深受人们喜爱。但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北方地区却无法自然越冬,因此限制了热带睡莲的推广应用。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徐迎春在报告中,分享了以50个热带睡莲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耐寒性系统评价,将50个热带睡莲品种分为不耐寒型、弱耐寒型、中等耐寒型和高耐寒型四类。该研发成果,为热带睡莲的引种及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抗寒育种提供了优良亲本。
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园研究员田代科在报告中,分享了1930年前、1931年—2000年和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的睡莲育种方法、品种数量,并简述了各育种阶段的特点,介绍了中国睡莲收集、育种发展历程及培育的睡莲新品种,同时对中国未来睡莲育种方向进行展望。他说:“目前我国睡莲育种方法以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手段为主,通过自然变异筛选而成的品种少,理化诱变育种方法还处于少量尝试阶段,尚未获得真正的品种,分子育种仅有个别案例报道。”
在会议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春青、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农艺师毛立彦和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所助理研究员苏群的报告主题为“热带睡莲开放闭合调控机制的研究”、“睡莲跨亚属杂交障碍的机制研究”、“热带睡莲种质开发利用”和“睡莲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构建及新品种选育”。合肥植物园宇胜、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刘关华、睡莲产业联盟韦家隆、南宁植物园(青秀山)工程师韦妙琴和莫碧惠的报告主题则为“乡村振兴中睡莲的应用工作交流”、“睡莲花香——授粉与保护的信标”、“耐寒睡莲杂交育种及 获奖品种花色探讨”和“我国耐寒睡莲品种资源保存现状分析及探究”、“睡莲在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和“南宁青秀山水生花卉科普教育及产业带动”。
其中, 湖北秀湖植物园园长、武汉秀湖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科学家肖克炎报告中,分享了近10多年,在国范围内的野外实地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国睡莲的种类、地理分布及生存现状的手资料,考证的中国植物志等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分析了地理、气候和人类干扰等对睡莲的影响以及中国原生睡莲的受危现状和濒危等级等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中国睡莲的分布中心、保护区域以及保护措施。
肖克炎认为,中国所有睡莲均需要保护,其中延药睡莲为,濒临灭绝,抢救性工作刻不容缓。他呼吁将所有睡莲种类纳入保护名录,其中强烈建议将延药睡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肖克炎强调:保护工作要加强原生境保护,呼吁在湖北梁子湖、海南万宁等关键栖息地建立睡莲保护区,另外要迁地保护、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他说:“只有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利用的睡莲资源。”
中国睡莲产业联盟理事李子俊在以“我国耐寒睡莲品种资源保存现状的分析及探究”为题的报告中,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等,对国内耐寒睡莲品种资源保存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李子俊说,耐寒睡莲为我国主要的睡莲景观应用种类,目前我国耐寒睡莲产业规模,大量自产应用于园林景观、城市绿化及家庭园艺,同时武汉、江苏、云南等数家生产企业亦大量出口睡莲种苗。对国内耐寒睡莲品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可促进品种资源的保护,亦对睡莲深加工、园林应用扩展、产业链延长方面产生长足而有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