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纹样看上去是那么回事,画工却与康熙时期真品有较大差距。
作为吉祥纹样在古代瓷器上多见,从元明清瓷器纹饰断代与辨伪上来讲,元代瓷器绘画鹿纹的不太多,但是绘画比较生动,整个鹿身用笔触渲染,整体一色,鹿身的肌肉明暗靠画笔间的留白体现。
鹿纹在明代瓷器上绘画逐渐增多,特别是明代晚期官窑有百鹿尊,民窑常常绘画喜鹿封侯等纹饰,都有着比较吉祥的寓意。
明代的鹿纹绘画线条粗犷,鹿身渲染多为同一色平涂,鹿身的绒毛绘画简单,大多用笔触点出小点,代表身上绒毛。
清代的鹿纹绘画,无论形态还是鹿身绒毛渲染,看上去都比较写实,更加接近人们对鹿的认同,下面的图片是康熙与乾隆时期的鹿纹,看上去绘画都是一丝不苟,面面俱到。
明代大体可分为五期:一期为明初,即洪武、建文,共35年。二期为明早期,又可分前后阶段,前阶段为永乐、洪熙、宣德,共33年;后阶段为正统、景泰、天顺,共29年,前后阶段共62年。其中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未见署官窑年款,瓷器风格亦有别于前后朝代,故又被称空白期。第三期为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共57年,正德后期已开启晚明风格。第四期为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共100年;第五期为明末,天启、崇祯,共24年。清代也可分为五期,一期为清初,顺治,18年。二期为清早期,康熙、雍正,共74年。三期为清中期,乾隆、嘉庆,共85年。四期为清晚期,道光、咸丰、同治,共54年,也叫晚清时期。第五期为清末,光绪、宣统,共37年。
以上只是大致的年代划分,另外还有几种特定时期(特指)叫法,如鼎盛期青花瓷(以永乐、宣德朝“宣青”时期为代表)、空白期青花瓷(专指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无官窑款时期)、“克拉克”青花瓷(专指以明万历朝外销西方的青花瓷)、转变期青花瓷(以明崇祯朝青花瓷为代表)、高峰期青花瓷(以康熙时期“翠毛蓝” 青花为代表)、仿古瓷兴盛期(以清康、雍、乾三代以仿明官窑瓷为代表)、伪品泛滥期(以清末民国初制作的赝品为代表),还有祥瑞瓷(专指天启、崇祯时期带日本风格的瓷器)、南明瓷(专指明末清初建立的南明政权瓷器)、洪宪瓷(以署“居仁堂制”款瓷为代表)、广彩(专指清中期景德镇制瓷胎运往广州彩绘的外销瓷)、浅绛彩(清末民初朱山八友彩绘瓷为代表)等。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瓷器鉴定技巧:
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显著变化。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颜色由浓艳变为淡浅。①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②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非常淡浅。
软彩,是同治晚期出现的。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软彩器物,只有民窑有,宫窑软彩尚未见到。
同治 青花八卦云鹤纹碗
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缺乏章法,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美。绘画人物,比较呆板无生气。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活泼之感。
清同治 墨彩籁瓜纹盅
官窑文饰绝大多数是工笔画和规矩的图案画;民窑多数是写意画。同治晚期和光绪时期盛行软彩写意画,画稿则出自明、清两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罗山人、八大山人等画家,但画的很不像。
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其官窑器所用青料主要为进口料,即苏麻离青。由于“苏麻离青”进口料含低锰高铁,一定条件下可烧制出宝石蓝的色泽,色浓艳而有铁锈斑。青花浓重,蓝中显黑,落笔浓重处皆有铁锈斑,铁锈斑结晶处用手触之,坑坑洼洼,有明显的凹陷,未结晶处若色彩浓重,也有坑洼,确有深入胎骨之感。在阳光下看,泛雪青色。青花纹饰线条上铁锈斑自然分布,像墨点在生宣纸上,自然晕散的感觉,呈放射状,有毛边现象。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还有用国产料和进口料结合使用的,以国产料绘海水,以进口料绘龙纹。
辨纹饰
纹饰风格题材大致与永乐时期相同,稍显粗犷
宣德时期纹饰风格题材大致与永乐时期相同。纹饰画法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纹饰的安排、布局、留白都非常注意,使画面更加疏朗清新、端庄稳重。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头发长而向上飘起,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给人一种威慑感;青花器纹饰用软笔勾勒,线条流畅,多用没骨画法,即不用勾线填色,一笔点画而成。有些纹饰填色使用小笔填绘(不用大笔渲染),形成深淡的笔触,不见整片一笔涂抹的画法,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