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清玉器的制作代表了封建时代的高水平,其中乾隆时期的技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这一时期的言廷玉器,真正传世的并不多,成为玉器史上一个里程碑。即使不够的拍品在拍卖会上都能拍出近千万的,说明乾隆玉作魅力不减。
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是清朝乾隆时期的玉玺,规格是12.5×12.5cm。其白玉质,交龙钮,印面正方形,汉文篆书“乾隆御笔”四字,阳文。 此宝是乾隆帝在继位初期制作的重要宝玺之一。在材质上,所用白玉质地极为通灵温润,通体洁白细密,在制作宝玺的白玉中宝属,而且体量硕大,印面达到12.5厘米见方,是所有乾隆帝名号玺中大的一方。2008年秋,在香港苏富比拍出6338万港元,约合人民币5577.4万元。
乾隆皇帝极力推崇玉,不仅热衷于赏玩珍藏,还令宫廷造办处不断创新雕琢工艺,在仿古器皿、人物花鸟、文房用具、山子盆景等种类上达到了的境界,也日渐成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如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阿兰·哈特曼及夫人西蒙·哈特曼重要玉器珍藏”专场中,成交前20名中有18件是乾隆时期玉器作品,其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雕上方山角杯, 以超过1199万元的价格缔造白玉杯的世界拍卖纪录。
西周 青玉雕龙形玦
成交价:37.5万港元
青绿玉质,局部受沁为鸡骨白色,体扁平,圆形造型,一侧有一缺口,缺口一侧阴刻龙首,另一侧琢成龙尾,相衔,头上有角,龙背雕有稀疏的脊齿,背部有一小孔,可穿系。通体磨光,造型简朴。
战国/汉 青玉雕龙形佩一对
成交价:52.5万港元
玉质青绿色,器表轻微有白化现象,呈弧形弯曲。双面雕刻,一端为龙首,龙首上刻菱形眼睛,翘鼻,张口,上方有后扬的鬃毛,龙身饰以密集的云纹,为常见于战国时期的纹饰,时代特色,末端平齐而不作锥状。整体纹饰排列工整,制作严谨,是的佳品。
战国/汉 龙凤形玉觽
成交价:50万港元
青色玉质,有褐色及白色沁。以透雕技法雕一龙回首,身体呈S形,其前爪于凤顶部,后爪扣踏于凤身另一侧,凤尾出尖成觽尾。龙尖牙张口,斧形下颚,颈部阴刻花卉纹,凤身阴刻谷纹,颈部外缘有一穿孔。觽在春秋、战国后常常在组玉佩中成对出现,因其冲击其他玉器而发出声音,所以亦称为冲牙。春秋时期的玉觽似兽牙,较为粗短,至战国时期则出现长角状或弯曲的龙体。西汉时期的玉觽多有穿孔,基本为装饰玉,除用于组玉佩之外,亦可作为单体佩饰,此龙凤形觽即为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