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堂:在法堂之后,两堂实际上为一座建筑物的前后两个部分,前者为法堂,后者为照堂。寺庙的“主持”如果事情多,就由级别次一等的主持说法,因此不在僧堂(法堂)而在照堂进行,因此设法座。此地在僧堂之后,光线不太好,因此取名“照堂”,希望阳光(佛光)普照之意。这里也是寺庙管理人员如向僧人发布消息、处理事务之所。
自古以来,游观佛寺,为雅俗相共的享受,唐人“偶来萧寺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诗句,道出了人们游赏佛寺所得的受用。中国佛寺,几乎无不有几、上千年的历史,无不是文物古迹,日语名为"文化财”,而且集古建筑、园林、雕塑、碑喝、书画、楹联题咏、图书等为一体,实为宗教胜地、博物馆、文物馆、艺术馆、园林的综合体,较之现代新建的那些单纯游乐的园林亭台,无疑要有高得多的文化价值、游览价值,对开展旅游事业,极为重要。多好的自然景观,一缺了佛走的点毁,便如同一人美丽的物品不具装饰及内左美,吸引力便会降低许多。综合了文物、图书、园林、艺术、佛事活动、僧宝于一体的佛寺,是保存、传续东方传统文化精华的为牢固的基地。即仅从游览观光而言,能给予人多方面的传统文化重陶,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课堂。宋儒当年观佛寺钟鼓齐鸣,梵呗清幽借众威仪整肃,进退有序,赞叹“三代礼乐,尽在于斯”,从而激发他们复兴先秦儒学。现代人游观佛寺,起码应能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甚而激发有识者继承传统文化、振兴文明礼乐的信愿。
寺院古建筑设计以古代建筑风格特征为基础,在充分保留建筑特色和佛教文化遗产的前提下,以现代建筑技术恢复古代建筑的魅力。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准确把握寺庙的建筑风格,做好总体布局规划,优化单一建筑设计,充分遵循古代建筑设计原则,创造新时代的寺庙古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