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课为体育教学增效减负--体佰分智慧体育课监测管理系统
体育课作为学生教育阶段的课程,有着发挥体育运动精神、强化学生体魄的重要作用。尤其中小学阶段,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等多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在一些地区,体育教学观念落后,运动设施、教学资源等存在不足,难以推动体育学科教学发展,影响到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深入开展。
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云教智慧体育课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智慧体育课主要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新一代信息和科技手段。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升了体育教师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可依据学生运动负荷监测数据,贯穿学习阶段的过程性评价。
为体育教师教学减负
以体育课上较为常见的田径运动项目为例,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需要采用“笔+纸”的工作模式记录学生的考核成绩。在同时记录多名学生成绩时,很容易出现错记、漏记等现象。此外,体育课结束后,体育教师还需要在电脑端录入数据,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强度。
智慧军营-军人智慧训练监测管理系统
军事训练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能够视作训练管理信息化平台,依靠内部网 络满足日常管理、档案电子化、资源共享与科学分配等需求,不但能效率,而且 能节省训练管理费用,促进信息流动,此外还是其终目标与基本价值体现。 利用该系统可以把军事训练归入我军信息化建设之中,增强军事训练 质量与战斗能力,克服未来作战存在的种种问题。依靠军事训练管理信息化, 可改善训练质量、培养战斗力,强化军事训练工作效果,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提供坚强而有力。
智慧军营军事训练系统
智慧军营 体能训练监测管理系统
1. 辅助训练计划拟制
受训、人员基本情况及训练要求,拟制总体训练计划、分项训练计划等,主要包括拟制并管理训练计划,辅助组训人员制定训练计划、协调训练资源、训练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主要设计四个子模块:年度训练指标、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目训练计划、教学计划。
2. 丰富数据采集手段
通过设置数据导入模板,采取逐个录入、批量导入和硬件实时采集三种手段,对训练数据进行多方式采集。
3. 落实训练日报月报
下级单位上报每日训练情况、月训练情况,包括大出动率、关键岗位人员大出动率、人员分布情况、主战装备大出动率等数据。上级单位根据下级的汇报内容进行汇总,通过层层上报,将会生成各级的战备日报、月报。
4. 在线实施训练监察
实现了对训练的人员、内容、质量、时间四落实的监察,通过对训练成绩、时长进行自动统计匹配,准确定位落实情况是否符合训练计划;实时查看当前训练动态和训练进度情况,调阅任意一天、任意单位当日或当月训练安排进行现场监察。
5. 共享全网训练资源
实时发布训练动态及组训施训经验做法,共享训练教案、教材、教学视频等资源,官兵舸上传书籍、视频、知识库等教案(也可以选出单位训练的官兵让他总结经验,录成视频放到资源库中,或者上传军事训练的书籍,让资源共享)提供下载,资源丰富、实例借鉴性强。
关于学生体育训练及体能练习要求---学生运动负荷监测标准
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享受运动乐趣,掌握各种体能的学练方法,积极参与各种体能练习,达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相应要求。体能练习要注意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多样性指每节体育课的体能练习不能只是一种,而是应该多种,促进学生体能的协调发展;趣味性指体能练习不能只是一成不变的几种练习内容和方法,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补偿性指每节体育课的体能练习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弥补该项目对有关体能发展的不足,促进学生体能的均衡发展;整合性指注重一种体能练习活动能够同时发展多种体能,加强不同体能之间的关联性,提高学生体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智能运动负荷监测系统终端设备的设计原则:在不影响使用者日常活动的情况下,能长时间实时测量运动负荷,因此设计上要求结构巧、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同时由于受使用环境的限制,应采用电池供电,故还要求系统耗电要低。考虑到使用人群的不确定性,操作上应简单明了,测试结果直观。系统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通过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感知人体脉搏信号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后级电路滤波、放大后输入单片机内部进行A/D转换。在单片机内部通过算法计算出人体实时运动负荷、平均运动负荷,并将结果通过蓝牙通信传输智能手机显示,实现人体运动过程性运动负荷实时监测。
近年来,国家多次强调“体育+医疗卫生”的政策。2016年10月,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
2021年3月正式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把“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卫融合”放在了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位置。
2021年8月,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强调要在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卫融合、促进体旅融合三个方面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