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各地的首批理事会会员代表和学者、企业家、金融家、法律工作者、城乡建设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并就园林绿化的现况与前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表达模式、园林绿化与关联产业的互动发展、园林绿化产业的投融资市场、园林绿化与法制化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几年来,承蒙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公司充分发挥优势,积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服务城市园林建筑,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有较好的度和美誉度。
一是自然属性,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
地形规划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园治·兴造论》中:“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经,顿置婉转……”,即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进行地形规划。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因此,每块地形的规划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及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