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极管制与半导体的结合其生产材质与制作工艺逐步升级,突破了原有光亮、颜色的限制,大量应用蓝色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提升了显示光亮度。进而提升了LED显示屏幕在室外环境中的优势,可适应不同显示要求,提升LED在不同环境中的有效价值。对于LED显示屏性能的评价是综合考量的结果,因其相关性能指标都是密切相关的,亮度、视角、分辨率等指标相互影响。当前在高密度、全彩色室内显示屏中利用表贴LED器件提升显示屏获的视角、亮度性能。
显示屏幕的对比度影响着视觉成像效果,高对比度,提升画面清晰度、颜色鲜亮,并有效地提升图像画质的细节质感、清晰程度、灰度等级。此外,对比度还对动态视频的分辨转换带来一定影响,高对比度可使肉眼更易于分辨动态图中的明暗转换过程。
一般情况下,红绿蓝三种颜色组合应满足光感强度比趋于3:6:1;红色成像敏感性更强,因此均匀散布空间显示中的红色;因三种颜色光强不同,人们视觉感受中呈现的分辨非线性曲线也不同,所以要利不同光强白光,纠正电视机内部射光;色彩分辨能力因个人差异、环境差异存在不同,需按一定客观指标进行色彩再现,如: (1)将660nm红光,525nm绿光,470nm蓝光定位基本波长。 (2)根据光强的实际状况,利用4管或4管以上白光单元进行匹配。 (3)灰度等级为256级。 (4)LED像素要以非线性校对处理。可由硬件系统、播放系统软件相配合进行对三基色配管的控制。
改变电流可以变色,发光二极管方便地通过化学修饰方法,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带隙,实现红黄绿蓝橙多色发光。如小电流时为红色的LED,随着电流的增加,可以依次变为橙色,黄色,后为绿色。
LED的价格比较昂贵,较之于白炽灯,一只LED的价格就可以与几只白炽灯的价格相当,而通常每组信号灯需由上300~500只二极管构成。
早应用半导体P-N结发光原理制成的LED光源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所用的材料是GaAsP,发红光(λp=650nm),在驱动电流为20 毫安时,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几个流明,相应的发光效率约0.1流明/瓦。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产生绿光(λp=555nm),黄光(λp=590nm)和橙光(λp=610nm),光效也提高到1流明/瓦。 到了80年代初,出现了GaAlAs的LED光源,使得红色LED的光效达到10流明/瓦。 90年代初,发红光、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蓝光的GaInN两种新材料的开发成功,使LED的光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2000年,前者做成的LED在红、橙区(λp=615nm)的光效达到100流明/瓦,而后者制成的LED在绿色区域(λp=530nm)的光效可以达到50流明/瓦。
初LED用作仪器仪表的指示光源,后来各种光色的LED在交通信号灯和大面积显示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12英寸的红色交通信号灯为例,在美国本来是采用命,低光效的140瓦白炽灯作为光源,它产生2000流明的白光。经红色滤光片后,光损失90%,只剩下200流明的红光。而在新设计的灯中,Lumileds公司采用了18个红色LED光源,包括电路损失在内,共耗电14瓦,即可产生同样的光效。
我们要判断电源是不是好的,如果电源坏了,它会直接引起几块板同时不亮或不正常,因为一个电源是同时控制着好几块板的,也就是你的显示屏如果是在同一个小区域的几块板不显示或显示不正常,你应该考虑是不是电源坏了,直接的检测方法是拿万用表地直流电压档测量输出电压是否在4.9~5.5V之间。如果是就要更换电源。
我们要判断单元板是不是好的,LED全彩显示屏信号是从一个单元板的输出排针传送到另一个板的输入信号,所以一块板有问题,会引起它后面的整排不亮或异常,所以当显示屏一排有问题时,我们应该把这一排起始不正常的那个板换掉,或者用长排线将这块板跳过去,再看后面的板是否显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