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内部沟通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沟通过程视需要而定,会议、座谈讨论、通报、书面材料、电子媒体、记录、通讯、内审、管理评审等是可选择的方法。一般沟通活动可包括:
a) 文件(包括记录);
b) 在工作区域内由管理者引导的沟通;
c) 简要情况介绍会或其它会议;通过管理例会和有关专题会议,如表彰会,加强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与任务有关的应有会议签到表,必要时应做书面会议记录和报告;
d) 布告栏、内部刊物和(或)杂志;
e) 声像和电子媒体,如电子邮件和网址;
f) 组织内人员的调查表和建议书。
鼓励不同岗位之间员工就如何实现目标和工作的配合、协调进行积极充分的沟通。沟通应贯穿于整个体系中,对招投标信息、合同、策划、服务过程、客户、人员水平和职责、环境因素、危险源等的预期变化、紧急状态信息、其他内部信息,如员工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等进行明确地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阶段与 总进行沟通时,涉及到管理层对标准中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和理解,发现 总关注的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外部因素的关注,包括市场竞争、人员管理、技术能力等方面,但是对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方面关注较少。做为一家制造环保除尘设备的企业,本身就是环保方面的重要因素,而作为总经理,未能充分关注环保方面的影响因素,会对企业的发展及竞争力造成影响。
在纠正措施管理规定中对要求进行了明确,此类不合格主要包括:
1、内外部出现的重大质量或环境事故;
2、管理评审和内外审结果;
3、顾客退货及抱怨;
4、体系及运行过程数据及趋势,等等。
在文件中对处理以上不符合与纠正措施工作流程进行了规定,包括进行纠正、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要求,以及后续的跟踪确认。
抽查,对内审提出的不符合项,得到了确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分析了原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对终结果进行了跟踪验证及评审,确认符合要求。
在一阶段现场审核时,审核组对被审核方的营业执照、注册地址、生产地址、管理者、管理者代表、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批复、环评验收、环境监测报告等进行了复核,对企业的体系覆盖范围、删减情况、产品执行的标准、组织机构的设置、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管理方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应急准备与响应等进行了确认,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流程、需确认的过程、关键过程、外程、作业书、受控文件、外来文件、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审、管理评审的情况以及生产所用的原(辅)材料、产品的检验报告、产品实现的过程、检验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场所、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重要环境因素/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情况、合规性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