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完整的书画作品,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和绢类物品上的。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材料指的是书画家创作以外的东西. 具体分纸(绢)质, 墨色, 颜料, 印泥四部分. 表面上看, 这四点没有多大学说. 其实不然. 特别是在鉴定远古书画作品时, 材料的区分可以直接对某些膺品作出科学的论断, 无须深入. 比如一幅明代的书画, 如果发现作品的材料不到年纪, 或者是新的, 就根本不用再深入研究. 要知道, 古人是不会用后人的东西。
值得补充的是, 新手对于一些用老纸,老墨,老颜料,老印泥制造的伪作, 会产生一定的疑惑. 其实这个疑惑是很天真的. 因为墨, 颜料, 印泥只有在纸质上使用之后, 经过长时间氧化, 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古气, 现成使用这些老材料, 出来的效果其实和新材料相差无几, 是很容易分辨的. 除了同时代的仿品以外, 现成的任何伪作是没有古气的. 总之, 材料是鉴定的基础, 在鉴定过程中, 应严谨对待, 不可轻视。
作者的个人风格, 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 每个书画家在不同的年代, 会出现不同的个人风格. 如果把某个书画家某个时期的风格, 作为鉴定这个书画家作品真伪的依据, 那就大错特错,容易进入鉴定的误区, 出现误判! 当然, 在没有完全熟悉书画家不同年代的风格时, 可以先找自己熟悉的那一段风格, 采取灵活推理的方式,进行分析. 推理不是凭空想像,而是对笔墨的探索,缘由,理解, 分解。
书画市场漫天要价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在购买名家书画时,要了解行情,掌握书画价格的时点,或请内行把关,以免上当。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一些书画大师的作品价格相当低廉,如齐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至多不过10元,老舍曾为了资助齐白石而花5元钱买了他的一个扇面;张大千的作品卖100元一幅;徐悲鸿的《松鹰图》1961年售价仅为230元,这在当时已是很高的价格了;傅抱石一幅画的高标价为80元。至80年代初,这些大师的作品也没升到较位。齐白石的作品在香港市场上不过5万港元。可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实力增强及社会观念的改变,中国书画中凡个性强、技艺的名家的作品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日益显示出来。在中国、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名家作品价格如脱疆野马,一路飞升,一般都在几十万、上百万的价位上,画廊与拍卖行的生意兴隆,市场一改萧条冷落,变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至2007年底,中国现当代书画家作品在千万元以上的已有几十位,如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林凤眠、吴湖帆、李可染、石鲁、吴冠中、陆俨少、谢稚柳、陈逸飞等。
画家的艺术成就奠定了画家的艺术地位。比如八大山人朱耷,他所创作的画古怪、气氛冷峻,大多数是隐喻画。主要传达一种心绪,这种心绪隐喻画与有所指的政治隐喻画有所不同,它更富有美学意义。他的画主要是水墨花鸟或山水,虽学习董其昌的绘画笔法,但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艺术成就、没有俗套,自有创造,清代后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都受到其影响,故八大山人的真迹现今市场价值非常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