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
【别名】白参、树花、白花、鸡毛菌、小干巴、鸡冠菌、天花菌、白花菌、白参菇、八担柴。
【食用】为裂褶菌科植物裂褶菌的幼嫩子实体。
【分布】多生长在禾本科植物、竹类、阔叶林、针叶林的枯枝倒木及野草地上。。也有人工栽培。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均有广泛分布。
【采集】采摘裂褶菌的幼嫩子实体。
【形状】木腐生真菌。子实体小型,质韧。常枞生甚至叠生。菌盖直径0.5~5厘米,白色至灰白色,表面被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菌柄短或无。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棍状。
【功效】裂褶菌味甘,性平。具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益精作用。治阳痿,早泄,月经量少,肾气不足,头昏耳鸣,神经衰弱,小儿盗汗,体虚乏力,白带。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地方名:鸡毛菌子(湖北),鸡冠菌(湖南)、树花(陕西),白蕈、白参、天花蕈(云南),小柴菰(福建),八担柴(通称)。隶属于真菌界(Mycota),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裂褶菌属( Schizophyllum)。该属已经发现的共有3个种,其中裂褶菌广布于世界各地。裂褶菌是一种的食药两用菌,食味鲜美,具有特殊的浓郁香味,且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多糖类物质,脂肪含量极低,被誉为天然保健食品。
裂褶菌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裂褶菌多糖、裂褶菌素、蛋白质、凝集素、麦角甾醇、苹果酸等,深层发酵时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促生长素吲哚乙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化学及医药卫生领域。而且,裂褶菌多糖也具有多种用途:既可作为高聚物添加剂应用到油田用以提高石油产量,也可制成防止食品氧化的食品包装膜,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在提高机体力、抗肿瘤、抗辐射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裂褶菌又称白参、树花、八担柴,担子菌纲,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裂褶菌子实体幼时质嫩味美,具有特殊浓郁香味,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材。
裂褶菌菌丝体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较旺。菌丝有间隔, 有分枝,锁状联合明显。子实体白至灰白色, 菌盖直径0.5-4.5cm,质韧,菌盖表面密被绒毛,扇形或肾形,边缘内卷,常掌状开裂。菌肉薄, 白色或淡黄色。菌褶窄、线状,从基辐射状而出,不均匀、不等长,白色或灰白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菌柄短或无。
裂褶菌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较菌丝体阶段低,属于中高温型菌类。裂褶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一般于春秋季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及腐木上,群生。裂褶菌是段木栽培香菇、木耳等食用菌时的杂菌,在食用菌制种及栽培时也有发生。裂褶菌在在云南叫白参,在陕西叫树花,在北方叫鸡毛菌。
裂褶菌富含蛋白质、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多糖类物质,脂肪含量极低。裂褶菌含17种氨基酸,并富含锌、铁、钾、钙、磷、硒、锗。
裂褶菌是食药兼用的菇菌,广布于世界各地。云南采食裂褶菌历史悠久,其食用价值高,质嫩味美,具有特殊浓郁甘香味,性平,具有滋补强壮、清肝明目、镇静作用,为食药用菌。据云南省农科院测试中心对人工栽培的裂褶菌分析,裂褶菌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含量达17.04%,并富含锌、铁、钾、钙、磷、硒、锗,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药用真菌》等籍记载,此菌“性平,味甘,气味 (根)苦、微寒、。对小儿盗汗、妇科疾病、神经衰弱、头昏耳鸣等症疗效明显。”裂褶菌形态、交配特性和生活史早有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