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中4.4节明确规定:
1、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烘干、熨烫等用品与设备应满足工作需要。
2、洗涤用水的卫生质量应符合GB5749要求。
3、洗涤和烘干设备应选用经国家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洗涤和烘干设备。
4、宜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5、洗涤剂、消毒剂及消毒器械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根据规范要求,医院对于感染性织物的洗涤,推荐采用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对于清洁织物卫生质量的检查指标明确、量化;明确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流程要求,由污到洁顺利通过,不得逆行。
期间,作为医院后勤保障系统院感防控的重要环节,医疗洗涤标准规范及洗涤品质当仁不让被推至医护防疫的一线,隔离式洗脱设备也因此成为医用织物洗涤提供医院后勤保障的关注焦点,医洗机构的规范化进程必将进一步加快。
肺炎期间,国际健康驿站洗涤中心处理隔离酒店布草的过程中,对人员防护、布草管理,交接场所,包装容器、运输工具、生产设备、工厂环境等防护、消毒的管理要求。
工作人员操作要求1、污布草收集酒店布草工作人员,用黄色塑料袋或水溶性胶袋将污染布草按颜色、品类(如:床品、地巾、毛巾)等做好分类打包(装载量不得超过胶袋容量的3/4),用扎带密封后集中放置在区域。严禁将垃圾杂物混入污布草包装内。
区域集中接收污布草,工作人员在污布草交接单签字确认,在安全距离内协助做好作业区周边警戒,避免无关人员靠近。交接污染布草应尽量在户外空气流通的区域进行交接,交接布草的过程中应避免雨水淋湿布草和包装,引起滴漏。3、安排专人在清洁区域集中接收净布草,并核对交接单签收。
开辟立的密闭通道、区域和隔离式洗涤设备用于开展布草的洗涤。运输污染性布草的车辆到达后,布草应从立的密闭通道送往洗涤区域。
通道和洗涤区域应设置应符合“三区两通道”原则,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有物理屏障密闭隔离。污染区和清洁区应分别配置立的新风系统,污染区空间成负压状态,新风系统出风口应配置过滤器,清洁区进风口和污染区出风口距离应大于10m。工作流程应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缓冲区应设有更衣室和临时医疗废弃物收集桶等。
清洁区应设有布草的储存和发放间、清洁器具的存放间等。清洁织物存放架或柜面应距离地面高度20-30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大于或等于50cm。“三区”应标示清晰,通风采光良好。工作人员应从清洁区穿戴个人防护后,进入缓冲区和污染区工作。
布草洗消服务要求人员健康要求所有参与布草洗消工作人员,均须完成第二针接种,按防控要求定期进行核酸检测,每天两次以上检测体温。
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1、洗涤中心的各项相关制度、微生物监测报告、病毒检测,以及所用消毒剂的有效证明(复印件)等资料应建档备查,及时更新。2、使用后污布草和清洁布草收集、交接时,应有记录单据,记录内容应包括酒店名称、布草品类、数量、交接时间等信息,并有交接人员签字,供双方存查、追溯。日常质检记录、交接记录、人员健康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
具有优良医疗资源和的三级甲等医院的新建医联体、医共体、医院集团以自用为主,对外服务为辅,允许适度盈利,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化、效益化、符合新医疗洗消标准规范的医疗洗消综合服务保障中心。也有部分医联体在规划建设中小型三位一体项目。
医疗洗消三位一体(常规医织、软器械、硬器械)一起规划的。项目可以集中服务区域内众多的医疗机构,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智能的方式来节约土地、厂房、人员等资源及水、电、蒸汽能源等成本,在符合国家新医疗洗消标准的前提下,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