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型材镀钛金工艺,归于镀膜技能,它是在惯例镀钛工艺基础上添加预镀和电镀工艺过程,预镀工艺是将活化后的镀件置于食盐和的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 电镀工艺的镀液成分包含硫酸镍、氯化镍、、十二烷基硫酸钠、糖精、亮光剂,本工艺具有简略、有用、作用佳等长处,本工艺制得的钛金铝型材其膜层硬度HV≈1500、平等条件下比镀22K金耐磨150倍,可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金色、五颜六色,黑色等亮光的多种系列铝型材产品。 铝型材镀钛金工艺,包含选材、抛光、化学除油、清水冲刷、活化、真空镀钛工艺过程,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 1、预镀工艺,该工艺是将活化后并经清水冲刷的钛金铝型材置于由食盐、和水组成的液体中进行化学处理,处理温度为常温,处理时刻至液体发作剧烈化学反应停止; 2、电镀工艺,该工艺中镀液成份包含硫酸镍、氯化镍、、十二烷基硫酸钠、糖精、亮光剂,工艺条件:电流3-4A/dm2阴极移动、5-7A/dm2空气拌和,镀液温度50-60℃,PH值3.9-4.2,电镀时刻15分钟。
金属中的夹杂物、气体对材料的强度疲劳抗力、耐腐蚀性、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等均有重大影响。有效地控制熔体的氧化夹杂物,以提高铸棒的质量是铝业熔铸共同追求的目标。目前,广泛采用过滤净化方法去除铝合金熔体中的夹杂物。 1.铝合金中夹杂物的形成 铝合金中的夹杂物一部分直接来自废料,而大部分则是在熔炼和浇注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要是氧化物夹杂。在铸造前的所有夹杂物称为一次氧化夹杂,根据尺寸大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组织中分布不均匀的大块夹杂物,它使合金组织不连续,降低铸件的致密性,成为腐蚀的根源和裂纹源,从而明显降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另一类是细小的弥散夹杂,这类夹杂物经过精炼也不能完全去除,它使熔体粘度增大,降低凝固时铝液的补缩能力。二次氧化夹杂物主要是在浇注过程中形成的,在浇注时,铝液和空气接触,氧与铝作用形成氧化夹杂物。铝合金在熔炼过程中与炉气中各种成分接触,生成AL2O3等化合物。铝液中的Al2O3会增加铝合金熔体的氢含量,所以,铝液中的AL2O3含量对铝铸件中气孔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双相不锈钢2205标准号: ASTM A240/A240M--01 双相不锈钢2205合金是由22%铬,2.5%钼及4.5%镍氮合金构成的复式不锈钢。它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以及良好的整体和局部的抗应力腐蚀能力。
2205双相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高一倍多,这一特性使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减轻重量,让这种合金比316,317L更具有价格优势。这种合金特别适用于-50°F/+600°F 温度范围内。超出这一温度范围的应用,也可考虑这种合金,但是有一些限制,尤其是应用于焊接结构的时候。
2205 的化学成分在经过1900°/1922°F (1040°/1080°C)固熔退火处理后,可获得理想的微观结构50 α / 50 γ 。如果热处理的温度2000°F ,可能会导致铁素体成分的增加。像其他的双相不锈钢一样,2205 合金易受金属间相析出的影响。金属间相在1300°F和1800°F之间析出,在1600°F温度下,其析出速度快。因此,我们需对2205 进行试验,确保无金属间相,,试验参考ASTM A 923。
2205 合金应在低为1900°F 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然后迅速冷却,进行水淬火。这项处理应用于固熔退火及应力解除。应力解除处理如在低于1900°F 的温度下进行,容易导致有害的金属或非金属相位的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