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柳工装载机实力出众,既要有以质取胜的实力,也要开展布局,加快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抵御风险能力。2002年,柳工在上市公司年报中,次向外界宣告“打造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的战略目标。这个提气的口号,那时只能算是一种豪情。国内竞争还没有胜算,为什么要搞国际化?种种质疑纷至沓来。
“当时,柳工的产品价格在国内没有优势,但‘走出去’是有优势的。到国外跟人家竞争,也能知道我们的产品有什么不足,反过来可以改进和提升产品质量。”柳工相关负责人说。
目标是清晰的,道路却是曲折的。柳工国际化战略的提出,早了3年左右。个吃螃蟹的,既要尝到鲜,又要避免扎到嘴,挑战不小。
“早期做国际业务时,我们‘三不知’——不知道客户在哪,产品卖给谁,客户满意与否。而且,基本上国内卖什么海外就卖什么,出过不少笑话。例如,我们拿到热带国家卖的一些产品就因为散热达不到要求‘趴了窝’。”作为首批外派人员的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中心总经理李东春回忆说。
那时,柳工很多高管从未出过,拿着世界地图找市场,成了柳工早期国际化的写照。
2003年春,一群柳工人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地处北非西北部的摩洛哥。几番周折,一行人找到了一家合作数年但从未谋面的企业——Mecomar公司。公司创始人把他们引到一个建筑工地上。
在现场,一家企业的设备停在一旁维修,而柳工的装载机却在轰鸣声中干活。这一幕令身处异乡的柳工人产生了别样的感受:我们的设备并不比别人差,这不正是出海的好机会吗?
北非探路,坚定了柳工国际化信心。以北非为站,柳工一步一个脚印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国际化征程。
岳阳柳工装载机销售地址,“经过20年海外布局,柳工相继完成国际营销、国际制造和国际并购三级跳,走出一条从海外贸易、海外营销到海外制造、海外并购的国际化路径,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之一。国际市场已成为柳工的‘海外粮仓’。”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吴培国说。
吴培国认为,柳工国际化给中国制造业的启示是,国际化需要企业高决策者拥有国际化视野,制定一个好的国际化战略,需要管理层坚定的意志和毅力,需要一支脚踏实地、执行力强的团队,需要适应目的国本地文化,融入本地社区,做一个受人尊重的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在国际市场,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还是质量和服务的竞争,更是综合运营能力的全面较量。为应对挑战,柳工提出了“合作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
无论是与柳工合资生产配件产品的国际供应商美国康明斯、德国采埃孚公司,还是众多的本土供应商,以及下游众多的国内外代理商伙伴,它们一起构成供应链,而这条供应链的强度和韧度在周期性波动中体现得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