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为了便于清除雨水与积雪,多采用坡屋顶的形式,常见的有前后呈人字形的两面坡,向四面倾斜的四面坡,以及六角、八角、圆形的攒尖顶等几种式样。在屋顶上两个坡面相交就产生了屋脊,数条屋脊相交就形成一个的节点。其中前后两个坡面相交的屋脊因为与房屋正面平行,所以称为”正脊”,正脊两端与其他屋脊相交的节点称为“正吻”。
在几座汉代明器上,无论是两面坡或者四面坡屋顶几条屋脊相交而成的正吻,尽管看不出它们所表现的内容,但显然已经是通过匠人有意识的加工而不是自然之物了。在河南南阳出土的画像石和河南辉县出土的铜鉴上都刻画有汉代和战国时期的建筑画,四面坡房屋的正脊和屋脊相交的正吻上立着飞鸟,说明对这些建筑构件形式上的加工已经有了具体的内容。
正吻的创造实际上是雕塑和建筑的结合,是建筑空间的外部延续,也是创造者对地区建筑文化的理解与情感交流的融贯体现。传统儒家艺术在表达方式上常用“比兴”与“比德”的手法,往往通过对自然的比拟,使自然现象与伦理特性理知地联系起来,来创造出它们在情感上的对应关系。譬如《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山和智者,水和仁者通过比拟而成为相互依存的象征。
飞动之美,凤凰是一种意化了的鸟的综合体,并无单一具体的模仿对象,所以拘泥于某一静态形式的模仿反倒丢失了内在的神韵。而传统造型艺术的美,正是他们蕴含了一种动势,一种万物有灵的冲动。作为一种飞舞在天空中的精灵,凤凰形象的出现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对凤凰造型的理解可以从中国传统舞蹈的理解中汲取灵感。
仿古大殿正吻又称为吻和大吻,是明清建筑屋顶的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可用于墙脊上,通常为龙型,兽头朝内张口衔脊,背部有钉子和屋脊相连。仿古大殿正吻位于正脊两端和垂脊的交汇点,正是防水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其作用是加固正脊,防止渗漏。主要用于高等级大殿,如宫殿、坛庙等地。
仿古大殿正吻安装步骤:
1、组装正吻安装组件,正吻安装组件包括水平预埋件和与水平预埋件固定连接的竖直固定件。
2、绑扎屋脊梁筋骨架并将水平预埋件定位放置于屋脊梁筋骨架上,安装屋盖模板。
3、浇筑屋脊混凝土,使正吻安装组件中的水平预埋件固定于屋脊混凝土内,将正吻瓦块套竖直固定,并在正吻瓦块的空腔内浇筑灰浆,形成仿古正吻。
4、采用正吻安装组件中的水平预埋件将固定在屋脊混凝土内,使得整个正吻套接在与水平预埋件固定连接的竖直固定件上,将传统的地面拼装再吊装的安装方法变成了在屋脊上的组装方法,减少了对吊装设备的占用,提高了正吻的安装进度,也增加了正吻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