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终生不变,人各不同,是世界上公认的也是重要的个体特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探和保密工作之中。我国古代就在文契上使用指印,是世界上早使用指印的国家。手掌上的皮肤不断分泌汗液,即便看起来很干净的手,当与其他物体表面接触也能留下汗垢指印。
大家都知道,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它还有以下特征:
1,从出生到死亡,人的指纹模式是不变的。
2,当皮肤再生时,指纹也会再生,所以用酸烧或是动手术并不一定能改变指纹。
3,指纹在人死后是后腐烂的几个部位之一,可以识别死去几年的死者身份。
4,手掌上的纹路和指纹一样,也可以帮助破案。
5,能留下指纹的物品包括纸,油漆过的物体,未漆过的木头,植物,玻璃以及大多数金属(橡皮手套上也会有,不过,除非歹徒离开前把它仍下,否则你没法搞到它)。不可能留下指纹的物品有石头,石材和砖头。
指纹可以分为三类:
类是明显纹,就是目视即可见的纹路。如手沾油漆,血液,墨水等物品转印而成,通常都是印在指纹卡上成为基本资料。
第二类是成型稳纹,这是指在柔软物质,如手接触压印在蜡烛,黏土上发现的指纹。
第三类是潜伏指纹,这类指纹是经身体自然分泌物如汗液,转移形成的指纹纹路,目视不易发现,是案发现场中常见的指纹。
潜伏指纹往往是手指先接触到油脂,汗液或尘埃后,再接触到干净的表面而留下,虽然肉眼无法看到这类指纹,但是经过特别的方法及使用一些特别的化学试剂加以处理,即能显现出这类潜伏的指纹。
采集证据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
1、三秒胶法,即利用氰丙烯酸酯的气体与水和氨基酸分子反应而产生指纹。
2、适用于玻璃杯,窗框以及电灯开关灯光滑表面。,用细软的绒毛刷子轻轻拂去表面的灰尘。这些灰尘本来被汗粘在指印纹路中,去掉后,把干净的透明胶带按在指纹上,拿起后按在一张卡片上,注明时间,地点即可。
3、对粗糙表面上的指纹,比如车内饰物之类的,可用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放在车内加热,并把车密封,这样会产生蒸气,是指纹变成白色,并固定在原地。在用方法1取下指纹。
4、对于纸上的指纹,用喷雾剂在纸上喷射茚三酮,用熨斗加热即可。
5、对于室内找不到指纹时,关掉房内所有的灯,用激光探测装置扫射房间,可以让指纹上某些化合物发光,把指纹拍摄下来就行了。(FBI早在1980年就用此方法了)
6、从手指上提取指纹很简单,只要指尖上抹上印刷油墨,摁在纸上就行了。然而,遗留在作案现场的指纹是潜在指纹。所以,在有可能留下指纹的地方,撒上铝粉末,再用柔软的毛笔轻轻拂去,就会露出白色的指纹。指纹处有汗腺,所以经常分泌汗及脂肪酸。特别是作案时由于紧张,出汗厉害,所以手指触到的地方都沾有分泌液。在其上面撒上铝粉末,就会出现清晰的指纹。再在这种潜在指纹上盖上水胶转写纸就可提取指纹。如果是颜色难以辨别的场所,用白铝粉不行,可使用石墨或唐红。一遇紫外线,往往会吹上发荧光的特殊及碘的气体。
7、如果采取人体皮肤上的指纹,可以使用碘熏——银板转印法:经过碘处理过的指纹,在接触到银板时会显现出黑色的指纹;或可以先用三秒胶法进行处理,再用雷射或多波段光源侦检。
指纹鉴定是一种通过对指纹纹路特征进行比对、识别和鉴定的技术。指纹是人体皮肤表层的一种特殊纹路,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特的,不同的人之间指纹纹路上的细节也是不同的。因此,通过指纹鉴定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指纹能使手在接触物件时增加摩擦力,从而更容易发力及抓紧物件,它是人类进化过程式中自然形成的。 伸出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三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whorl);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即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loop);有的纹形像弓一样,叫弓形纹(arch)。除总体形状不同之外,各人指纹纹形的多少、长短也不同。
指纹学兴起于欧洲。19世纪由于当时资本的生产推动了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中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的发展,直接为指纹学打下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于犯罪斗争的需要也直接推动了指纹学的发展。
指纹鉴定是一种常用的刑事侦查技术,通过对指纹图案的比对和分析,用于确认或排除嫌疑人在犯罪现场的存在。 指纹是人体皮肤上的纹理图案,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的,不会受到年龄、肤色、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指纹鉴定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比对犯罪现场的指纹与嫌疑人的指纹,来确定是否存在匹配的情况。
指纹鉴定在刑事侦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犯罪现场常常会留下犯罪嫌疑人的指纹,通过与现有指纹数据库的比对,可以快速确定嫌疑人身份。指纹鉴定也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身份认证领域,如解锁手机、进入安全区域等。 然而,指纹鉴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指纹图案可能会受到损伤、污染或者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比对结果不准确。此外,指纹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对鉴定结果的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指纹鉴定是一种有效、可靠的个体身份确认方法,但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