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黄杨木雕作品再现了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在1954年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得好评,还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1957年他的作品“巡逻”被北京军事博物馆选入建军30周年展览。1959年他的大型木雕作品“毕升”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长期展出。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艺人叶润周,出身于四代的黄杨木雕世家,功底深厚,并擅长镂雕技艺。他在继承传统和创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的代表作有“饲养员”、“天女散花”、“皆大欢喜”等,其中有的荣获浙江省创作一等奖,有的作为礼品,还有的出国展览。今天黄杨木雕已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建木雕
主要产于福建的莆田、泉州等地,始于明末清初。初只是建筑、家具上的装饰和寺庙佛像雕刻,后来逐渐形成了立的木雕行业。福建木雕原料主要是龙眼木,它生长在闽南一带,质脆纤维细密,便于雕刻。雕好后,磨光漂净,凉干后,再把它染成龙眼核、荔枝核、桔柚黄、古铜等色,然后再罩上一层漆,待漆干后,再上蜡,使之色泽光润。动物题材的作品中,还用骨制成牙齿,用玻璃制成眼睛,镶嵌在动物身上,使之更加生动。
历史上福建木雕主要有3个不同的流派:①以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村派。他主要雕一些弥勒佛、观音、十八罗汉、八仙等宗教人物,后期又有一些天仙仕女、兽类等。所用材料除了龙眼木、黄杨木外,还用象牙、牛角、竹根、紫檀等。②以柳庆元为代表的象园村派。他们擅长雕刻草虫、花卉、果盘木雕等作品,玲珑而生动。如作品:“划龙舟”、“踏水车”等。③以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乡派,又称漆器派。擅长雕刻图案花纹以及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
潮州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早在明清两代,就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无论是从建筑上的雕梁画栋,还是那朝拜祖宗的屏风神龛、馔盒、香炉罩,以及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床榻、橱柜、烛台、笔筒等,无不饰以金漆木雕。
它是选用的樟木,先凿粗坯,然后再精雕细刻。再经磨光,后贴上金箔,它呈现出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在题材上,大多选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地方戏剧等。在构图上,饱满、布局匀称,常常带有连续性,并以“之”字形的径路来区分不同的情节和场面。在技法上,有浮雕、拉花镂雕、多层雕、圆雕等。并加上适当的艺术夸张。在建筑上的雕刻比较粗犷,刀法简练,注重动态。如人物的五官则鼻高、眼深、嘴尖,放在高处,仰首望去,使它恰到好处。常使用的茶橱,或供祭品的馔盒、香炉罩等雕刻得入微,便于细心观赏。
解放后,艺人张鉴轩的“餐笼”雕刻精巧生动,富有生活的情趣,曾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银质奖。潮阳县工艺师叶锡永的作品“飞夺沪定桥”是一件对现代题材大胆尝试的新作。他把铁索桥的桥链一环扣一环精雕细刻成活动的链条,更衬托了作品的主题。汕头工艺师张维怀为广州东方宾馆设计的大型木雕装饰“大观园”,长14米,高49米。画面共容纳了13座亭台楼阁,100多个人物,姿态各异,布局匀称,径路通透,疏密均匀,金碧辉煌,远观有气势,近观精美细致,为饭店增光不少。工艺品,销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欧美各国。
苏州雕刻
苏州雕刻主要包括红木小件、牙雕、黄杨木雕、竹雕、刻砚、印章兽纽等,于全国。
黄杨木雕“荷叶搁笔”藏在上海博物馆中,它是利用天然形状的树桩雕刻而成,几个面都是以红木镶拼,组成荷叶的叶脉。荷叶的边缘翻卷向上,并点缀着几只小青蛙,整个造型生动美观。特别是每块叶纹镶嵌的榫头都在反面,正面看不出丝毫的破绽。
湖北木雕船
湖北木雕船是中国木雕工艺中具有特民间风格的传统工艺品,造型优美,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和强烈的装饰趣味。湖北地处祖国的,江河湖泊密布,水路四通八达,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给船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它的创作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今内河和沿海的民间木帆船,古代的漕船、画舫以及龙舟、凤舟、民间灯会上的彩船,还有游船、客货船等,种类繁多,反映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木船的不同特点。在雕刻的技法上,湖北木雕船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锼花和精工制模。镂空锼花的技艺难度很大,花纹要求清晰、匀称而纤细。而花窗、门格、亭阁、栏杆等都无不精细雕刻,不差丝毫。制模的技艺也有它到之处,它根据每件产品的不同造型,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结构,零部件在技术上要求方圆规矩,衔拉无缝,拆卸自如,工艺和结构都极为严谨。今天的湖北木雕船,还远涉重洋,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
曲阜楷木雕刻
它产于山东曲阜县,约创始于汉代孔子的九世孙孔腾。它取材于曲阜孔林中所特有的楷木,主要品种有龙头手杖、人物、花卉等。当时作为孔子生辰祭日时赠送的礼品。解放后,孔子后裔孔宪斌继承了其的技艺。今天楷木雕刻,已成为曲阜的主要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