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把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称为洋钱,把中国自铸的银币称为银圆(元),银币。十五世纪末银元开铸于欧洲。十六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开始流入中国。但获得广泛流通则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从通商口岸流布于内地各省。
中国银元可分为15个系列,分别是总厂系列、广东龙系列、江南龙系列、云南龙系列、北洋龙系列、安徽龙系列、川龙系列、湖北龙系列、吉林龙系列、东三省系列(以辅币为主)、浙江龙系列(主要以辅币为主)、川藏系列、新疆系列、民国系列和军阀币系列!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明万历年间),银元流入中国。
第三套人民币:枣红壹角、背绿壹角、三字冠贰角(长江大桥)、二字冠贰角(长江大桥)、伍角(纺织)、壹圆(女拖拉机手)、贰圆(车床工人)、伍圆(炼钢工人)、拾圆(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等。老版纸币回收价格 老纸币回收价格 一角钱纸币回收价 纸币回收价格表 纸币回收价格表 纸币回收价格 旧纸币回收价格表 5角纸币回收价格表 中国纸币回收价格表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之职,后又成为正式大。当时,为了巩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也为“制宪”和“称帝”作准备,于是毅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是年(民国3年,即1914年),制定了“民国国币条例”,于是大量收购旧币,在天津造币总厂和武昌、广州、南京等分厂按规格、重量等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逐渐取代了“大清银币”等银币,这便是我国历史上发行量大、流通广、存世量多的10余种“袁大头”机制银币(民国3年、8年、9年、10年等)。
由于“袁大头”逐渐得到收藏市场的认可,因此不乏众多造假者为追逐利益伪造或仿造“袁大头”,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为了“袁大头”而稀里糊涂成了“冤大头”。原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姚朔民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鉴别“袁大头”真伪的技巧:
种方法是“敲”
拿两块银币,用双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银币的中心,慢慢靠拢,当两枚银币重合大约四分之一的位置时,使得两枚银币轻轻地磕彼此的边缘,真币发出的声音清脆,伪币声音听来发木。
第二种方法是“吹”
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住银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银元的竖边,迅速放到耳朵边听,真的成色好的银币尾音悠长而清亮,而其他金属或非纯银的不会有这样的尾音,比如市场常见的灌铅银币几乎不响,因为铅比较重比较软,不容易震动发音。现在的伪造者大多借用电脑制版,以合金材质冒充银子,其色、文图几可乱真,但终因不是银,其发音尖长,内行人一辨别就知真伪。
第三种方法是“称”
真币一般足重,经过流通损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润泽柔白、音色柔长、文图、包浆自然;伪币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导致超重,且颜色灰暗。
第四种方法是用化学分析(慎用,容易造成包浆破坏)
在没有图案的地方,点一小滴硝酸,立刻会看到硝酸与银币中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土黄色的硝酸银等其它金属的化合沉淀物。然后用布类的软性材料擦去化学反应沉淀物,你仍然会看到银白色的表面,这种实验不会伤害银币的整体结构,简单易行。因为金属币的金属成分的构成不纯,其化学反应物的颜色变化也较大,如果是假币,可通过化学反应物的颜色,来判断出银币的真伪。
袁大头
例如:1,铜胎镀银 币的微米镀银层很快的会和硝酸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与铜基材料继续进行化学反应,终的化学反应完成后,会呈现出浅绿色的硝酸银与硝酸铜等金属的混合沉淀物。擦净化学反应后的部位颜色,其不再是银白色,而是浅黄色的铜基材质。
2,合金材料银币 不含银的合金材料假银币,用硝酸化学分析后,其沉淀物的颜色为浑浊的白灰色物质。
3,如果用锡与铅材料制造的假银币,其硝酸锡和硝酸铅等金属的化学反应物为白灰色的沉淀物质。
通过化学反应物的颜色,就能够判别出银币的真假。其他材料的假银币可用上述的三种方法进行验证。
历史意义
“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广、影响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光绪年间,由于各省铸造银元,却和当初铸造纹银一样,不仅重量和成色不能统一,数量上也难以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因急于用款,不仅加工赶铸银元,还滥铸铜圆,滥发钞票和票,币制更加混乱。
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从短期来说,发行纸币亦不失为敛财妙法,只是纸币是银元的代表者,是兑换券,若没有银元的充分准备和广泛流通,纸币信用亦难确立。此时此刻,币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袁大头”银元正是基于此而诞生的,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铸造,加上其信誉很高,“袁大头”数量增多,流通渐广,虽僻处边陬,也有其踪迹。“袁大头”银元的通行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也为“废两改元”准备了条件。
具体鉴定方法
(一)验重量,量尺寸(直径和厚度):一元银元和原来七钱二分龙洋,重量标准一般为26.6克,流通磨损也应不少于25.5克,反之就要打问号;
(二)听声音:真币轻轻碰击,就会发出纯真、婉转动听的声音,反之其声音或尖高,或尖锐短促,或纯音或低哑。
(三)辩成色:民间有“银子发白眼睛发黑”之说,就是说真币越擦越白,晶莹锃亮,表里一致,反之一擦就发黑,或灰白,或镀银所作,有一种浮躁感。
(四)看纹饰:真币是钢模具由机器冲压而成,字图案清新,流畅自然,龙鳞细致入微,人像眉毛胡子、双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图案模糊不清,拖泥带水而不平整。
(五)察边窗:真币经过流通,边齿虽有些磨损,但齿距整体划一;自然流畅圆润,反之边齿生硬,不太整齐,长短不一,有浅深之感。
(六)识包浆:银元在流通或贮藏过程中表面会留下一种特质,叫包浆,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历史陈迹的美观、反之仿币往往用烟烤或黑鞋油,黑泥等涂抹,看起来不自然,还有异味,很容易擦掉。
(七)摸币面:真币紧密平整,无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显得粗糙,在放大镜下币面有凸起的细粒状。总之,中国银元收藏投资,增值空间较大,它既有收藏价值,又有历史研究价值,但在收藏银元的过程中,千万要提高警惕,因为当前造假者比比皆是,防不胜防,所以希望一些初涉银元收藏领域的朋友,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增强辨别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样我们就不会上当受骗。同时也就会收藏到真品。